连续两天,柳州市有两诸多“无奈”令人深思位老人在家中去世多日后才被人发现,一位老人从桐油山上跌落躺了一天两夜才被市民发现,这一系列的突发事件,许多市民唏嘘不已。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儿女外地就业的家庭增多,柳州市独居和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加。柳州市独居、空巢老人目前是一个什么状况,如何让独居或空巢老人安度晚年?身体不适或遇危急时,如何向人求助?令人担忧。
无儿无女独居实属无奈
7月16日,被发现在文惠路出租屋中离世多日的六旬老人邹阿婆,和7月18日,被发现在红岩路一待拆迁楼里过世的八旬老人韦阿公,都是无儿无女的独居老人。无儿无女的老人独居更多是一种无奈。锦业社区的甘桂玲阿婆如今90多岁了,无儿无女的她属于特困供养人员。
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身板仍比较硬朗,平时买菜做饭洗衣都是自己完成。甘阿婆乐观开朗,没事还爱出门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虽然没有亲人,但平时社区、社工站的工作人员到她家里慰问时,老人都特别高兴,对于她来说,社区和社工站的工作人员就是她的家人。和甘阿婆的情况相似,白沙社区62岁的石阿婆也是独居老人。
石阿婆身体不好,患有眩晕症、高血压等,平时虽然一个人生活,但她与邻里的关系好,在社区的帮助下还与邻居的刘大姐结对子,相互关照。家里钥匙也给刘大姐一把,平时如果看不到她,刘大姐或者邻居就会去敲门询问,或者给她打电话。
有一次石阿婆眩晕发作,在家里的卫生间倒下,她趁着还清醒拨通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工作人员很快赶来帮忙,渡过了难关。碰上性格开朗的老人,工作就相对容易做,但并不是人人都乐观开朗。
白沙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独居老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因为失独不得不独居,他们社区就有一位这样的老人,性格孤僻,平时到社区领慰问品或者补贴,从来不到社区办公室领,而是躲到办公室旁活动室的一个小窗口处领取,她很少与人打交道,只与自己养的两条狗做伴。
平时,工作人员只能借着发放补贴和节假日慰问金时,与她联系。“平时也不可能经常打电话,天天问别人也会烦。”社区工作人员表示。
坚持独居让子女很犯难
独居有时候是老人的主动选择。市民黎女士的家婆陆阿婆就是一个例子。陆阿婆今年86岁,有3个儿子,都已分别成家在外居住。之前,陆阿婆住在雒容,看到老人年纪大了,黎女士提出让家婆过来一起住。但是陆阿婆不愿意,她觉得和晚辈住一起聊不来,还是和老邻居、老姐妹在一起热闹,于是就独自一人生活在原来单位的宿舍区。
后来,陆阿婆所住的宿舍区发生两位独居老人在家中离世多日无人知的情况,陆阿婆担忧地说“我不想这样死法。”此后,她才松口答应到柳州市和儿子一起住。和陆阿婆一样有个性的,是刘女士80岁的母亲郑阿婆和89岁的家婆宫阿婆。
刘女士说,自从父亲2012年去世后,母亲就一直自己一个人住。郑阿婆习惯了自己的老房子,也自己能照顾自己,周末就出来和几个女儿一起吃吃饭。去年5月份,郑阿婆在去公园的路上摔了一跤后,肱骨骨折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因行动不便没办法上楼,才到刘女士和刘的姐姐家两边轮流住。刘女士说,因为姐姐爱唠叨,常常说母亲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老人家觉得不够随意,也不开心。
而刘女士平时工作忙,顾得上顿顾不了下顿,也比较吃力,不过还是尽自己的努力照顾母亲。刘女士的家婆宫阿婆身体不好,自己的房子离医院近,子女的房子离医院远,所以不愿意跟子女住。子女们因为工作忙,无法时时关心老人,想到年近90岁的老人家虽然还能自理,但是万一有个病痛,没人在身边也是麻烦,所以子女们想过给老人住养老院,但是老人要求多,去了一段时间不满意,又回来了,怎么照顾老人是目前子女面临的难题。
独居老人离世多日无人知的报道刊发后,一位网友在今报官微后台留言说,上个月,她才刚刚劝离了一位87岁租住她房子的独居老人,就是害怕这种事情发生。她说:不是我狠心,是真地承担不起,老人有儿有女,要是出事了又会来找麻烦,我只能劝他去养老院,现在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养老院,过意不去,但又没有办法。
儿女在外老人空巢独居
柳南区红蜡烛社工站是政府购买的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负责为潭西街道办和银山街道办两个街道办下辖的社区提供高龄老人、特困对象等“五类”人员的入户访视和关爱服务。红蜡烛社工站在入户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老人独居的原因有几大类:一是子女在外地工作,而老人又不愿意离开原来熟悉的居住环境,于是主动选择独居。
但也有一些情况是子女没有足够的生活条件接老人共同居住,所以老人只能独自居住;二是子女在柳州但和老人分开居住,子女定期或经常回家探望老人;三是特困供养老人,这类老人无收入、无儿女、离异或是丧偶;四是有少数老人因为家庭内部原因而独自居住。
年过古稀的赖先生有3个儿女,其中一个在国外生活,两个在区内工作,均不在身边。老伴为照顾孙辈,这些年也随儿女生活,因此他独自留在柳州。家住柳钢宿舍区的莫女士,已年过八旬,患有高血压。女儿一家在外地生活。5年前丈夫病逝后,她开始独自生活。
社区“盯防”多了许多安全感
“只要听说有老人病逝家中,我都会下意识地心里一紧,赶快给我们社区的独居、空巢老人打个电话,问问他们身体状况。”鱼峰区麒麟街道元江社区负责人邬淑文告诉记者,他们社区虽然只有不到10户70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人,但有些老人因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天气炎热,还是很担心他们的健康,网格员每天下户的重点事项,就是看看老人们是否坚持服药、家里是否通风、凉快。
家住燎原路有两位独居老人,都已年过古稀,虽然健康状态不错,但担心他们在这样的暑热天气里,饮食、休息不正常,易诱发疾病,6月初,今年第一波热浪开始,社区就交待居民小组长每天都要关注老人的行踪,只要到傍晚还没见他们出门活动,就会上门看望。
柳南区河西街道宏都社区的独居和空巢老人相对较多,超过20户。从两年前开始,社区利用惠民基金,为个别特殊的孤寡老人安装急救电铃,电铃按键设在房间、客厅,只要他们有意识,就能随手按响,邻居、社区都有连接,能及时听到呼救。
同时,社区为一些独居、空巢高龄老人在他们的厨房、卫生间安装无障碍设施,并留下社区24小时的值班热线电话和网格员手机,请他们任何时候遇有急事,都可以求助。这些措施,也让社区的老人们多了许多安全感。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 记者罗素玲 周育舟
欢迎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APP报料:点击早报APP“报料”,即刻报料。电话报料:0771-5690127。请留下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联系发放稿酬!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