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商更改车辆行驶里程数成“行业惯例”,大量二手车经营主体名为旧机动车经纪公司,实际从事二手车经销业务。
去年6月,杭州的周女士跟杭州某二手车商家买下一辆二手雪佛兰轿车,她却发现二手车商家至少少报了2.4万公里的里程数。她多次投诉都调解失败,无奈起诉二手车商家,要求退一赔三。
今年4月24日,拱墅区法院开庭审理该案(时报4月25日4版曾报道)。上周,该案一审判决,周女士胜诉了。
车商被判“退一赔三”的案例,也让南宁二手车行业触动。调表作为二手车行业最常见的行为,能否得到根治还有待观察。
▲南宁二手车市场事故水泡火烧车不多,但调表车……
9万元买二手车
法院判赔29万元
▲在浙江的这期案例中,消费者2017年6月在杭州市一家二手车市场,以9万余元价格购入车辆,当时里程为52698公里。
▲随后查询保养记录发现,车辆真实里程对不上。
▲当时购车时已跑了7万多公里,前后约有2万多公里偏差。
▲庭审现场当时双方提出不同说法。
法院一审判决:撤销双方签订的《车辆转让协议书》;二手车公司还周女士购车款9.96万元,并增加赔偿损失29.88万元(即退一赔三),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履行完毕;周女士在二手车公司履行完毕上述第二项义务的当天,将雪佛兰轿车返还给二手车公司。
不属于欺诈行为?
调下表没什么的?
▲一些二手车和新车在金桥二手车市场过户。
曾购买一辆二手车大众高尔夫1.4版本的雷先生说,他的车是1年前在南宁江南区一家大型二手车市场购入的,当时车龄4年,里程表显示为4.5万公里。他检查前轮刹车盘和刹车片时发现,都已经更换新部件,按照正常期限,一般是5万公里以上才更换。随后他用一些二手车手机软件查询到,该车在2年前最后一次到店保养,当时里程已为3.9万公里。据他判断,该车实际里程约为8万公里以上。
▲南宁二手车市场被认为”水很深“(图文无关)。
他告诉南国早报记者:“商家承诺无事故,无泡水,但对于调表没有表态,只是说车况没问题就行,调表很难说”。随后雷先生了解到,这辆车是来自成都,当地车商收车后,批发调运给南宁车商的。这辆车经过了2次交易和3位所有人,究竟在哪个环节调表,已经很难溯源。但从车况看,没有大碍,所以他还是拿下了这辆调表车。
有业内人士透露,有的二手车商并不是起中介作用、赚取中介费,而是先将二手车低价买入,然后高价转手卖出,赚取高于中介费的差价。如果涉及调表车,那么二手车商很可能把责任推给上一级同行。
这样一来,二手车商实际是经营者,也是跟消费者签订购车合同时的主体。当消费者遭遇二手车商擅自造假,或者是原车主与中介商一起造假,维权时起诉的对象就是卖车的二手车商。
如果是原车主卖出车辆时就对行驶里程数、是否为事故车等情况造假,二手车商购买时虽做了核查,也没发现这些问题,但消费者在购买后发现有欺诈的情况。这种情况,二手车商卖车时不存在故意修改的情况,消费者维权时会有些难,因为此时他需要找到原车主维权。
如果二手车商仅仅是中介,那卖家还是原车主。如是原车主对车辆行驶里程数等情况造假,相关责任自然是由原车主来承担,消费者可以起诉原车主来维权。如果是原车主与中介商一起造假,那他们属于共同侵权,须一起担责。具体担责比例如何分配,要看合同签订时,合同主体是谁,且合同是如何约定对存在违约行为的赔偿标准。
用APP查里程
没记录就看运气了
▲南宁二手车市场有调表服务(图文无关)。
▲之前到店保养的二手车里程可以到4S店查询车况,图中的二手车有渗漏油的情况,与不到10万公里的里程不符。
调表之后车辆真实信息被隐瞒,除了让消费者花冤枉钱之外,会带来一连串养护问题,例如车辆机油、变速箱油、刹车油、刹车片等一系列保养时限无法确认,进而造成过度保养甚至严重的保养缺少,购车行车隐患。
他提醒消费者,可以借助车辆鉴定APP来查看里程,有些需要付费数十元,但也是值得的。此外,如果车商允许,可以把车辆开至4S店查看保养记录。如果车辆早已不到店保养,那么是查不到记录的,只能靠自己鉴别。
敲黑板:购买二手车时,
一定要注意保存各个环节的证据!
证据!证据!
认同的点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