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午,灌阳县灌阳镇马头村叶家屯村民发现村前河里的河水变成了“牛奶”。接报后,灌阳县组织公安、环保、卫计、农业等相关部门和灌阳镇党委、政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经查,这是河流上游的马头风电场一期施工单位的搅拌站工人就地倾倒减水剂,五桶共500公斤的减水剂经雨水冲刷至下游河流造成。
8月31日中午,南国早报记者来到叶家屯,看到从村旁边流过的小河,已没有了8月30日“牛奶河”的现象。村民叶某告诉记者,叶家屯处于灌江支流大源江的上游,以前河水一直非常清澈,8月30日中午他看到河水突然变白了,河面上还漂浮着很多泡沫。叶某说,很多村民来到河边观看,并用手机录像、拍照。当时就有人说是上游倾倒化学物品导致河流被污染了,所以村民都不敢下河洗澡、洗菜了,还担心用于农田灌溉会对水稻有影响。
叶家屯位于大源江最上游,再往上就只有一家非法搅拌站,有村民怀疑是非法搅拌站将化学物品倒入了河中。马头村委干部立即向灌阳镇政府报告。8月30日下午2时,灌阳镇接报告后立即反馈给县环保局。据了解,当天灌阳县县委、政府立即成立调查处置领导小组,县分管领导组织公安、环保、卫计、农业等相关部门和灌阳镇党委、政府及时赶到现场调查情况。
经查,排污源为马头风电场一期施工单位建设的搅拌站。一期工程结束后,该搅拌站就将剩余的五桶约500公斤的减水剂擅自就地倾倒,因近日连降大雨,经雨水冲刷至大源江河道内。该县调查处置领导小组对现场存留的减水剂进行了封存,要求施工单位负责人加强管理,杜绝再次发生类似情况。该县环保局对擅自倾倒减水剂的施工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问话,并对采样水质进行了取样。经初步分析,倾倒现场、沿江下游的马头村和仁渡村的水样,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范围内,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未发现大源江河道内鱼虾非正常死亡现象。
据灌阳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减水剂是搅拌站生产混凝土时的一种添加剂,混凝土加入减水剂后可以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减水剂不是危险化学品。
灌阳县环保、公安、卫计、农业等部门对疑似污染物和倾倒现场及沿江下游的马头村、仁渡村的水样连夜送样检测,作进一步水质指标分析。目前事件正在调查处理中。
来源 | 南国早报 记者邓振福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