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广西灵山、桂平、北流、合浦等荔枝产区,本地最早的“三月红”还在转色期。5月8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在中越边境龙州县一个山村里看到,路边的荔枝树上已挂上熟透的果实。
科研人员称,这些荔枝树全是实生资源(直接由种子繁殖而来)。这些特早熟资源的发现和保存,将为今后的荔枝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甚至能让荔枝季更早一点到来。
▲科研人员正在对实生荔枝进行调研、采样。
百年老树比“三月红”更早熟
5月8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跟随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朱建华,来到龙州水口镇。朱建华看到路边一棵挂着成熟果实的高大荔枝树,赶紧跳下车。
这棵荔枝树的树干周长约250厘米,树高14.5米,估计树龄在100年以上。尽管所产荔枝较酸涩,核也占了全果的三分之二,但朱建华依然很兴奋:“这比‘三月红’起码早了10天,属于特早熟荔枝。”
早熟10天是什么概念?朱建华解释,目前广西种植的最早熟的荔枝品种是三月红。此时,荔枝主产地灵山、北流等地的“三月红”离成熟还有十多天的时间,而此地的荔枝已熟透。朱建华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跳高运动员一样,在其跳高极限的基础上再高1厘米,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当地人说,这是野荔枝,也不知道存在多少年了。
朱建华解释,这里并非荔枝的主产区,发现的荔枝树都是实生资源,品质较差,不能直接利用,但其特早熟的基因非常珍贵,进行有效的保护,将来或许有重大利用价值,能让荔枝更早上市。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广西种植销售的荔枝品种有20多种,如“三月红”“白糖罂”“妃子笑”“桂味”等,在广西农科院的荔枝资源圃里,却有120多份实生荔枝资源,这些资源是科研人员在长期艰苦的资源调查中发现并保留下来的。
网红“贵妃红”亦来自山野
为了提高荔枝的口感和颜值,国内的荔枝主产区都在优质品种上下功夫,比如:广东近年来选育的“观音绿”和“仙进奉”就受到市场热捧。目前,“仙进奉”已在广西少量种植,由于今年产量减少,预计将会出现“一荔难求”的场面。
“选育一个新荔枝品种,起码要15~20年。”朱建华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野外调查的最后一步,就是采集枝条回到资源圃,通过嫁接繁殖,观察其后代果实的性状,进行优胜劣汰,再进行品种选育、审定。
实生荔枝树在还没未成为品种之前,就是一棵普通的野荔枝树。荔枝的品种名是科研人员根据其特征而起的。
心脏型的“贵妃红”是荔枝中的“网红”,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最开始,它只是一个编号为“99-1”的荔枝实生单株。
1987年,钦州市钦北区贵台镇果农何乾光决心种植一种特别的品种。他不断“试果”,遇到认为好吃的就剪枝条回来嫁接。
一次偶然的机会,何乾光的舅舅告诉他:“附近有一棵荔枝树不错。”在一户人家的屋后,他找到了这棵实生荔枝树,果实很大,果肉爽脆清甜。兴奋之余,他把这棵树收进其嫁接的苗圃里。3年后,这棵树的果品“秒杀”了园里其他所有荔枝。
“大家都叫它山荔,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何乾光把荔枝拿到农科院请专家鉴定。科研人员对该荔枝优良单株进行了初选、复选和决选,并定名为“贵妃红”,200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同样通过对实生资源进行遗传鉴定和筛选研究,从而成为新品种的,还有“草莓荔”“桂早荔”等。这些品种,在市场上接受了消费者舌尖上的考验,从而成为市场的佼佼者。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张文卉 文/图
编辑丨赖武慧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