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即将拉开大幕。届时,全国近千万考生将步入这场大考。高考是目前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仅是一场知识的考试,更是一场道德品质的考试。一些考生平时不好好复习,临到考试开始动一些歪脑筋,抱着侥幸心理在高考场上作弊,妄图取得好成绩,殊不知这会触犯法律的底线,考场纪律不会放过你。
▲作弊耳机。
根据正在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284条新增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作弊眼镜。资料图
根据近些年的一些案例,高考作弊一般有三种形式:使用高科技作弊设备、雇佣枪手作弊、购买考试答案。
2016年6月3日上午,某地警方接到线索:有人在网上非法买卖高考作弊发射器和接收器。当地警方迅速组织精干警力开展工作,于当天下午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一宾馆内将正在利用QQ与他人联系买卖高考答案的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武某某抓获,当场缴获涉案笔记本电脑6部、手机17 部、身份证22张、银行卡23张、发射器14部、接收器265部。所有涉案人员均已构成犯罪,并被刑拘。
2015年12月19日某高校的两名高三学生孙某、杨某在参加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中被认定为替考。经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孙某、杨某的行为均已构成代替考试罪,并判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二被告人受过刑事处罚后,不得报考军校、毕业后也不得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考试、律师资格考试等。
2018年6月6日,某网警支队接到举报线索,称有网民通过互联网邮箱群发售卖高考试题的答案信息,并称可于考前1小时获得答案,费用为3600元。最终,警方成功将违法嫌疑人朱某东抓获。据朱某东交代,所谓的在高考前1小时获得答案,是子虚乌有,就是想通过这些谎言诈骗钱财。
▲各类作弊器。资料图
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高考想要考出个好成绩,功夫还在平时,走歪门邪道,结果只能是抱憾终身。希望广大考生及家长朋友不要因一念之差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自毁前程。有关人员也不要因一时之利而触碰底线,违法犯罪。同时祝愿各位考生能在高考中有最佳的状态,发挥最真实的水平,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编辑丨黄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