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专题报告和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有关情况。
报告中提到,2019年计划建设3000所足球特色幼儿园。同时,为培养幼儿足球教师,2019年7月全国校足办开展全国首届幼儿足球师资国家级专项示范培训,由英足总讲师授课,分别培训园长和教师各200名,并在示范培训后在全国启动培训。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报告(2015-2019)
一、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总体思路
打通升学通道,促进国际交流,讲好校园足球故事,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营造良好足球氛围,凝练出“踢出快乐,拼出精彩”的校园足球精神。2019年将出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基本建成,“内部装修”已全面开启。强化组织领导和协同联动,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努力把校园足球打造成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奠基工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和新时代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探路工程。
二、校园足球工作的主要进展
(一)坚持普及为主,凸显全面育人。以帮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目标,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普及。。坚持面向人人、男女均衡,充分发挥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学会助人、学会自律。经过推广普及,目前校园中踢球的人多了,会踢的人多了,踢得好的人也多了。
据学生体质健康系统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显著优于非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2016年至2018年的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定结果显示,3年的校园足球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优良率和达标率均高于非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学生,特别是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生的优良率在3年里持续升高,增幅明显高于非校园体育项目特色学校,而体质健康不合格率呈逐年下滑的趋势。这些结果显示积极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
(二)打牢教学根基,强化教会学会。上传《天天足球》《校园足球战队》《校园足球先锋》等教学视频至教育部门户网站“校园足球”页面,供全国校园足球教师教学参考使用。
(三)搭建竞赛体系,提高竞技水平。开展面向人人的校园足球竞赛是帮助学生实现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关键,也是促进足球技能提高,培养后备竞技人才的重要支撑。
(四)强化师资培训,解决瓶颈问题。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短缺是制约普及推广提高的瓶颈问题。为此,不断完善校园足球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开展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培训、特色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培训,五年来国家和地方累计培训达35万人。加强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提高教练员执业水平。
(五)推动场地建设,改善条件保障。当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积极推进校园足球场地等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六)深化教体融合,共推青训发展。贯彻落实关于教体结合的批示精神,完善与体育部门、中国足协的联动机制,形成校园足球与足球青训体系在教学、训练和竞赛方面的“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自成体系、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七)打通升学通道,促进人才成长。
(八)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经验。五年来,全国校足办先后与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阿根廷、巴西等国体育部门和足协洽谈合作,扩大青少年足球交流与竞赛、培训中方校园足球教练员、执教校园足球训练等,共有300多名学生赴德国、西班牙、英国、法国、俄罗斯开展训练和比赛;聘请500多名高水平外籍足球教练到国内任教。
(九)试点幼儿足球,注重兴趣培养。
(十)注重文化培育,创设良好氛围。充分利用中央主流媒体宣介校园足球。举办2015-2018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年度总结活动,对为校园足球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师、教练员、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表彰,传播校园足球声音、讲好校园足球故事,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校园足球的浓厚氛围,扩大了校园足球的社会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在思想观念上做到“移风易俗”,强调对校园足球综合育人功能的认识,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并示范和引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要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实现“改天换地”,切实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器材建设;要在凝聚力量上达到“众志成城”,不断完善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评价激励机制,调动“师生家校社”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拉动更广泛的社会各界支持,促进校园足球进一步提质增效。同时,在不断求索中完善支撑体系,构建校园足球特色平台。
(一)夯实校园足球推广体系。要健全各级校园足球管理机构建设。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薪资待遇、管理办法等方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不断夯实基础,科学规划,压实责任,到2025年再创建3万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加强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管理和监督,从订实际和具体的工作计划。
(二)健全校园足球教学体系。推进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和评定标准的实施。建立和完善校园足球在线教学平台,发布教学示范课视频和相关教学资源。鼓励和支持引入先进训练方法和高新科学技术,建设智慧球场和应用智能训练设施和装备,强化科学训练。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园足球师资培训体系,建设在线培训系统,建立线下培训和考核点,开发培训课程,制订考核等级评定标准、评定办法和考核模式。制订讲师遴选和等级考核评价标准及办法。健全国家资助赴海外留学足球教师和教练员选拔、培训机制,约定相关任务和要求,制订考核办法,建立跟踪机制和继续培训机制。完善体育类院校足球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从招生生源、过程培养、就业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将校园足球师资培训考核体系逐步推向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快推进新型足球学校和普通高校足球专业学院建设。
(三)打造校园足球样板体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踢足球,放眼国际舞台教足球,努力探索一条中国特色青训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思路,借鉴欧洲和日本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推广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通过教体双方深度融合,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足校。
(四)做强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以赛促训、以赛提质,确保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班班有球队,定期组织比赛,通过年级联赛组建各个年龄组的学校代表队。在校内联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联赛。在联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拔性竞赛和夏(冬)令营活动。在全国最佳阵容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稳定的各组别校园足球国家队选拔和建队机制,完成好各级各类国内外交流和竞赛活动。
(五)共筑校园足球融合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协同配合,在场地规划、师资培训、社会支持等方面形成合力。
(六)构建校园足球荣誉体系。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参与、重视、支持校园足球的积极性。不断完善校园足球运动员等级认定体系,进一步打通校园足球人才成长通道,不断完善小学、初中、高中优秀足球运动员升学政策,建立衔接贯通的升学通道;在校园足球广泛普及的基础上,建立“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满天星’训练营—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校园足球国家队”的高水平运动员发展与训练渠道,进一步完善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机制,并鼓励和支持优秀足球苗子向职业化发展。建立和完善校园足球教师和教练员超课时训练、带队比赛工作量认定和补助政策。通过分层分类、国内国外、递进提高培训,促进校园足球教练员队伍层次分明,有序衔接。每年举行“校园足球年度工作总结活动”,大力宣传表彰为校园足球作出贡献的相关单位和人员。
(七)搭建校园足球科研体系。充分发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智库作用,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鼓励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创新研究。积极引导各界力量围绕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有序参与的校园足球产学研平台。探索建立学生体育运动专项保障资金或相关学生体育运动保险,进一步健全体育运动伤害保障机制。加强与体育部门、足协组织的合作,借鉴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积极探索适应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的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科研体系。
(八)完善校园足球舆论宣传引导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媒体宣传平台,加强互联网青少年校园足球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及时性。主动向全社会公开有关工作进展,回应社会各方面对校园足球的关切和建议,接受各方面监督。积极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吸纳有益力量,构建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全媒体宣传矩阵,传播校园足球好声音,讲述校园足球好故事。
编辑 | 陈程 实习生 邓舒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