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为救命“提速”!中国蛇伤救治联盟成立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在10月12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东盟急诊医学国际论坛上,由广西医科大学李其斌教授、张剑锋教授及海南医学院吕传柱教授共同倡议成立了“中国蛇伤救治联盟”,同时发布专家共识,为蛇伤救治提速。


每年超30万人被蛇咬伤

论坛由广西医科大学、海南医学院主办,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共同承办。设置主题论坛、急危重症论坛、蛇伤与中毒论坛、灾难与医学救援论坛、创伤论坛、护理管理论坛、科研论坛、心脑肺复苏论坛、护理急救论坛等13个分论坛,来自国内及美国、英国、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尼泊尔、柬埔寨等国家的149位专家前来讲学交流。

▲当天的论坛上,中国蛇伤救治联盟成立。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蛇咬伤在我国南方地区是一种常见的急诊病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蛇咬伤事件超过30万起,因毒蛇咬伤中毒、被截肢、永久性残疾和死亡的患者不在少数,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同时,广西又是我国的蛇伤高发区,尤其是夏天,每年都有被毒蛇咬伤的事件发生。

实际上,广西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蛇类致伤情况进行研究,重点对蛇伤中毒机理、蛇毒、蛇伤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绩。据了解,1950年,广西医学院建造生态蛇园,放养毒蛇,以观察其生态习性;1990年,开展广西蛇类分布情况的抽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广西拥有前毒牙类毒蛇20余种,主要属于眼镜蛇科、海蛇科、蝰蛇科等。


规范治疗减少致死致残

然而,我国目前并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蛇伤诊疗标准,本应能及时诊治获得良好效果的病例,却出现了致残或死亡,代价惨重。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罗杰峰介绍,成立中国蛇伤救治联盟,目的是对蛇伤救治进行规范化,因为蛇伤尤其是毒蛇咬伤的救治,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急”字。如果不及时给予药物、抗蛇毒血清等治疗,患者会失去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很多时候,毒蛇咬伤发生在农村地区,更需要向基层的医务人员普及规范的治疗技术和方法,让患者就地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而不是在辗转送往城市大医院的途中延误了抢救时机。

当天,联盟成立的同时,还发布了“2018年中国蛇伤救治专家共识”,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及和推广,帮助基层医生、临床医生掌握蛇伤诊治的规范技术和方法。


海上救援需求日益增加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广西共组织开展各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148起,成功抢救伤员1847人。目前已初步建立区内陆海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

最近发生的印尼海啸让海上救援再次成为关注热点。当天的论坛上,广西和海南的急诊医学学者发起倡议,建立南中国海海上医学救援合作机制,与东盟国家一起探索更高效的灾难救援模式。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侯选主委、海南医学院党委书记吕传柱介绍,灾难救援医学是一个合作机制,需要通过研讨、协商、规则的制定,实现高效、有序的灾难救援。随着旅游、经贸、海上作业等活动的增加,海上应急救援的需求会大幅度增加,这也是未来急诊的一个发展趋势。如何利用直升机、医疗船等设备把急救力量迅速投送到灾难地区,并实现区域间的科学、有序合作,这些都是建立合作机制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张若凡  实习生  陈丽萍

值班编委丨罗锐

值班主任丨陈韶烽

值班编辑丨刘冬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