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新学期开学,带班老师初出茅庐,家长有些纠结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近年来,南宁市新建了一大批学校,新老师带班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让一些家长有些纠结:初出茅庐的老师到底能不能带好班级?那么,学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新老师迅速成长?资深老教师又是如何看待新老师的?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现象:新学期开学 有的家长很纠结

新学期开学后,南宁市民沈女士发现,儿子的语文老师换成了大学刚毕业的年轻老师,这让她非常纠结。

她儿子在南宁市秀田小学读书。一年级时,带班的是一名大学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好不容易3年过去,老师稍微有点经验,又被换走了。学校给家长的解释是,今年该校开设分校,需要抽调一些老教师到新学校。

沈女士说,年轻老师的优点是认真、负责,原来的班主任每天晚上都加班,但缺点也很明显:一开始没经验,上课抓不住重点,作业也不知道布置多少,有时候作业太多,有时候又太少。另外,四年级是小学的关键时期,这时候换一名没有经验的新老师,家长们都不太放心。

郭女士也有同样的担心。她的孩子现在读三年级,之前已经换了两名班主任。郭女士说,相比第一名年长的班主任,接棒的年轻班主任明显教学经验不足,导致班级的平均成绩排到年级倒数。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家长们对于年轻老师的担忧主要集中在:缺乏教学经验,会影响孩子成绩;活泼有余,威严不足,无法有序管理班级秩序等。

陆女士的女儿今年进入广西大学附属中学读初一,孩子的班主任也是一名刚入职的新老师。相比其他家长,陆女士比较淡定。她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女儿读小学时,班主任一直由年轻老师担任,孩子也成长得很好。

尽管年轻老师的教学、管理经验比不上老教师,但年轻老师更渴望成长,也更有激情,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可能会更多,创新的想法也会时时闪现。陆女士回忆说,她女儿读五年级时,班主任换成一名90后,任英语课老师。因为年轻,班主任会把一些“好玩”“潮”的做法引进课堂,改变了课堂生态。比如,在一次公开课上,这名老师教学生用英文唱山歌,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陆女士认为,如果学校能够科学、合理地考虑老师的搭配,“以老带新”互相促进,相信家长们都会更加认可年轻老师。

学校:“师徒结对” 助新教师成长

近年来,新学校如雨后春笋,年轻老师不断被补充进教师队伍。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南宁市教师培训中心获悉,近几年入职的新老师明显增多。以南宁市直属学校为例,前几年每年入职的新教师基本稳定在200人左右,这两三年则为600人左右。

▲新学期开学前,南宁市教育局对直属学校的新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南国早报记者 蒋晓梅摄

对于新老师,教育部门会统一进行岗前集中培训,此外还有50个学时的网络研修培训,各校也有自己的岗前培训。另外,各中小学校普遍会安排“师徒结对”,由老教师带领新教师成长。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南宁市十四中获悉,该校4个校区平均每年新招老师30人左右。该校科研处主任卢静说,为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学校建立了一整套培养体系。除了入职培训,学校还会对新教师进行心理测试,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特征,并为其配备两名合适的、经验丰富的“师傅”,通过结对为年轻老师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规划。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新老师将在有经验老师的带领下,熟悉学校各项事务,提高业务水平。此外,学校每年还会举办课堂教学评比、说课比赛等教育教学基本功大赛,以赛促学,激励年轻教师成长。

新学期开学,南宁市民主路小学的唐玲老师计划找时间去听“徒弟”的课。唐玲是南宁市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去年她与该校一名刚入职的年轻老师结对。徒弟有空会去听她上课,她每周也会听一次徒弟的课,对徒弟进行指导。

“新老师都是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专业知识扎实,在教学上问题不大,徒弟问得最多的还是带班的经验。”唐玲说,由于年轻教师缺乏班级管理和解决突发问题的经验,在与家长沟通时容易发生矛盾,所以徒弟经常会就带班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向她请教。

例如老师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有家长提出,同桌老是招惹自己的孩子,想给孩子换位置。唐玲说,年轻老师首先要弄清楚,家长为什么想换座位,如果只是普通矛盾,可以告诉家长,换位置其实对孩子成长不利。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自己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可以求助父母或老师,再由老师出面,教孩子如何与同桌相处。当孩子解决了与同桌的矛盾,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成长。

资深老师:与第一届学生感情最深

“现在的年轻老师要想教好书,比我们当年容易太多了。”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负责督导工作的韦东说,1989年她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在郊区一所中学教语文。当年除了课本,手上只有一本教参和一本教学大纲,“都是条条纲纲的东西,我如果能看懂那些材料,就不是年轻老师了”。她最常做的,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去听老教师怎么上课,并咬牙买下价格不菲的教师精品课录像带,在家里一遍遍研究。韦东说,她的第一节公开课就是模仿录像带里的课程来设计的。

现在,除了教育部门的“师带徒”政策,网上也能找到各种信息,年轻老师的成长期比过去大大缩短。不过,也有老师提及,之前由于资源有限,年轻老师会花更多时间备课,反复思考这样讲孩子能不能听明白,知识点能不能掌握,并研究老教师为何要这样上课等问题,但如今获取资源的渠道增多,很多课件都是现成的,拿过来就能用,因此年轻老师普遍少了一种钻研精神。

“我投入感情最深的,就是带第一届学生。”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副校长莫烘霞是一名语文特级教师,1996年她一毕业就当起了班主任。她说,当时自己年轻,没有家庭事务的牵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遇到的所有事情都觉得很新鲜。虽然第一届学生已毕业多年,但很多人还和她保持着联系。

采访中,不少老教师都表示,他们投入感情最多的就是第一届学生,甚至有老师认为,自己带得最好的也是第一届学生。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青环校区副校长麦小玲说,新学校的师资难免薄弱一些,但家长要相信,即使是刚毕业的新教师,也是经过学校的笔试和面试层层选拔出来的,很多人都是优秀毕业生,专业能力很强,他们欠缺的就是经验,“这些老师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有热情,愿付出,相信他们很快就会成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

编辑丨莫妮娜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