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前,在百色右江河流域一个煤矿厂里,工人们用背篓将煤运出去销售。经过63年的发展,当初小小的煤矿,如今发展成为大企业。9月25日,百色市委宣传部组织媒体记者走进百色百矿集团有限公司,了解该公司的成长经历。
新中国成立后,百色的生产生活开始恢复,一个小煤矿应运而生。但当时生产还很落后,只能靠人力采煤和运输。后来,煤矿经历了多次变革,产能逐步提升。
▲图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百矿机械化发展史。
挖煤技术虽然不断得到提高,但公司的发展还是遇到了问题。因为本地煤品质不高,价格上不去,再加上运费高,企业很难盈利。正当企业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发现百色的工业企业也遇到了麻烦。这些企业不仅用电量大,从外面买电价格高,而且供应量不稳定。
“通过尝试,我们利用本地劣质煤发电,煤矿和企业实现了双赢。”百矿集团一负责人说,瞄准了市场后,企业进行了尝试。目前,该公司每天可发电2200万千瓦时,今年发电量达到54亿千瓦时。
电力资源充足后,该公司又增加了电解铝产业及铝产品加工业务。百色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称,百矿集团目前解决了3万多人的就业,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靠实干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编辑丨刘冬妮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