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D)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一名37岁的“熊猫血”孕妇被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险上加险,偏偏血站还没有同型血源。最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团队通过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自体血回收等方式,力保母子平安。
“熊猫血”已说明血型的稀少,而AB型Rh(D)阴性血型的概率更是不足万分之一,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
该院产科副主任王素梅介绍,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依靠胎盘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正常情况下,分娩后15-30分钟胎盘自然剥离。这位孕妇之前生产过,这次怀孕时,胎盘附着于上次的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发生胎盘粘连、植入和致命性大出血的风险高,这样的情况被称为凶险性前置胎盘。
在分娩过程中,胎盘无法自行剥离,只能进行人工剥离,这种情况下,血窦开放,瞬间出血可达1000-8000ml,短时间内可能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死亡,因此,很多胎盘植入患者都需要切除子宫保命。这位孕妇是“熊猫血”+凶险性前置胎盘,险上加险,加上家属希望保留子宫,对医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AB型Rh(D)阴性血型血源非常稀少,该院与南宁市中心血站沟通,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同型血源,使得手术难度大幅度提高。
因此,不仅是产科,在医务部组织下,召集起一个“胎盘植入MDT团队”(包括血管外科、麻醉科、手术室、新生儿科、超声科、放射科、输血科)进行全院大会诊,最终决定采用术前自体备血、术中自体血回收等备血方案解决术中用血问题,再加上周密的手术计划,确保手术安全。
术前,手术团队分别于9月16日、10月5日采集孕妇的自体血贮存起来,并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血液回收。术中回收式输血非常考验麻醉科医师的操作水平,若混入羊水,产妇就有羊水栓塞的风险。
为了保住子宫,减少术中出血,血管外科的专家还提前为产妇实施了腹主动脉球囊留置术,就是在给子宫供血的血管里放置一个球囊,相当于一个没有吹气的“气球”,手术时再往“气球”里充气,让它鼓起来,就能暂时阻断血流。
手术于10月9日进行,历时2小时45分,仅出血1200ml。经过输注提前储存的自体血,再加上术中的血液回收,手术顺利完成,产妇产下了一个体重3300克新生儿,并保住了产妇子宫。经过2天的观察,目前母子平安。
编辑丨莫妮娜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