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当天在宾阳,自治区粮食局首次以“端牢国人饭碗,保障粮食安全”为主题,开展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倡导全社会爱粮节粮。
记者了解到,广西打造“广西香米”区域公共品牌,让市民吃上更优质的大米。
在宾阳县马碳垌综合种养基地,500多亩稻田成熟在望,其中的香米品种“玉香占”散发着浓郁的稻香。
该基地负责人介绍,在水稻抽穗之前,7000多只麻鸭和青头鸭与水稻共生,小鸭以田里小草为主食,长大吃杂草,帮助稻田除草的同时,还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减少对水稻的危害,间接减少对水稻的农药喷洒;其次,鸭子的粪便成为稻田的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水稻增产7%左右。
一日三餐吃饱,那还不够,还得吃“好”。广西加速了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广西香米”逐渐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
去年以来,我区加快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积极打造“广西香米”区域公共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18年,“广西香米”产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逐步建立“来源可查明、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质量标准的引领和管控,逐步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与监管。
今年5月3日,我区培育的“野香优莉丝”获评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
通过政府引导,积极研发推广品种,发挥直补订单收购政策优势,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今年早稻“广西香米”主要品种种植面积已增加到200万亩以上,全年有望达到500万亩,其中,“百香”“丝香”等优质稻品种种植面积已增加到200万亩左右。今年1~6月,我区大米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1.7万吨,增长了19%。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张文卉
值班编委丨罗锐
值班主任丨陈韶烽
值班编辑丨韦煜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