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人心,不少医护人员深入前线,用他们的初心和坚守为生命站岗。2月4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来到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隔离病人病区(以下简称“疑似隔离病人病区”),为读者探究疑似隔离病人病区里医务人员真实的工作状态。
▲病区内医护人员工作情况。
现场:交接班时加油鼓劲
“你要注意自我防护、戴好口罩,防止交叉感染”“某床位患者还有发热情况,你要进一步查明原因”……2月4日,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内一科主任蓝远强,结束为期一个星期的疑似隔离病人病区服务工作后,站在病区玻璃门外叮嘱即将接班的同事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后,蓝远强与几名交接班的同事们一起站在病区门口,手握拳头互相加油、鼓劲。
▲医护人员手握拳头互相加油、鼓劲。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周如雨摄
据悉,目前该院主要承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的筛查、隔离工作。而蓝远强,是第一批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奔赴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之一。农历大年初三(1月27日)至2月4日期间,他一直奋战在疑似隔离病人病区。
疑似隔离病人病区的一切神秘又让人好奇,但对于蓝远强来说,这只是医护人员与疾病“战斗”的一个新战场。
蓝远强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由于目前防护用具如隔离服等用品紧缺,他们为减少损耗,不仅尽量少喝水以免频繁上厕所,还时常到休息时间也不敢回休息室稍息片刻。因为万一病人有新情况,他们必须按照流程,重新更换一套新的防护服才能进入病区开展工作,“一般都是早上8点进入病区,晚上11点才能离开”。
除了工作的忙碌、劳累,他们也常常不能按时吃饭。
“不是医院的后勤保障跟不上,而是我们舍不得离开病区。”蓝远强透露,医院每天都会按时按量给医护人员及病患提供营养餐,但按照规定,医护人员只能在休息室内进食,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等情况,也是因为防护用具紧缺,他们宁愿挨饿等到下班时间再进食,也不愿浪费一件防护服装备。
▲医护人员正在领取营养餐。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周如雨摄
揭秘:令人透不过气的防护服
据了解,在疑似隔离病人病区里,只有穿上整套防护服装备才能近距离接触病人。然而,这套能隔绝病毒的“金丝宝甲”,并非如轻裘般舒适。
“两个字,闷热,就像夏天盖棉被一般的体验。”谈及穿戴整套防护服装备的第一感受,疑似隔离病人病区护士黄建添坦言,他们里面虽然穿的不多,但套上整套防护服装备在病区里工作,出来往往满头大汗,甚至有个别同事连裤子都湿了。他透露,在如此封闭的状态下,一般人不工作可能待两三个小时就会感觉胸闷缺氧,但他们坚持一整天,并为病人做治疗、护理。
在采访期间记者注意到,黄建添的护目镜上起了雾气。正想提醒黄建添进行擦拭时,黄建添笑着向记者说到,在病区工作期间,护目镜起雾是常有的事,而且一旦投入“战斗”,即便雾气再重,他们也不可能伸手去擦,“因为这在污染区里风险极大”。
面对这次疫情,二十多岁的黄建添并非不曾害怕。但当他穿上白大褂,便是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职责的使命感让他勇敢冲上抗疫第一线。
“如果我们都退缩了,患者还会信任医务工作者吗?患者还会有希望吗?”黄建添表示,作为医务人员就是要给患者带来希望,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病魔。
▲疑似隔离病人病区。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周如雨摄
心声:希望隔离病区再无一人
据了解,1月27日至2月4日期间,疑似隔离病人病区一共有14名患者健康出院。这背后,离不开众多医护人员的艰辛付出。
接班蓝远强的隔离医务人员——五象医院内一科主治医师苏育琳表示,作为第二批进入隔离病区工作的医护人员,他们早就做好了相应准备,接力为病患提供医疗服务,希望通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让病患全部健康出院,“妻子盼望着丈夫,母亲盼望着儿子……每一名患者,都是各自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与此同时,蓝远强也表示,让所有病患从病区里健健康康出去,是他们医护人员最大的心愿,“愿疫情早日过去,愿隔离病区再无一人”。
编辑丨褚瑞懿
校对丨雷其全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