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今年没得‘鸭王’(称号)!”大塘镇青头鸭养殖户林圣孟对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说。
“鸭王”指的是什么?原来,今天(10月27日)是良庆区大塘镇2018年花甲山龙母民俗文化旅游节暨大塘鸭文化节举行的日子。本次系列活动,鸭子成为当之无愧的焦点。林圣孟家的“当家花旦”青头鸭,作为“选手”参加了活动中的“最美大塘鸭王”比赛,却遗憾落选。
▲林圣孟的青头鸭。
“鸭王”比赛是从各村养殖户选送的青头鸭中,挑出最优质的一只作为“鸭王”。据比赛主持人介绍,参赛鸭的外观,形态,重量,肉质都是评判标准。过肥或过瘦,毛色不光亮都不能算高品质鸭。比赛需经过三轮评选,每轮都有鸭子会被淘汰。
林圣孟饲养的青头鸭每批有1000-1500只,领来参赛的是他最满意的一只。但遗憾的是,曾经养出过2015年“鸭王”的他,这次送来的青头鸭很快被淘汰了。
这些不算幸运的青头鸭们却带给养殖户一份幸运。每轮落选名单一宣布,求买的人蜂拥而上,不一会儿几只鸭就被打包买走。
经过选拔,今年的“鸭王”揭晓!它绿鸭头光亮,身材适中,透出一股精气神,颇有点“王”的意思。
▲2018年“鸭王”。图片来自网络。
当天下午,“稻田捉鸭”活动人气爆棚。一大群青头鸭被扔入高度及膝的水里,参赛者需要踏进水中,擒拿飞窜的鸭子。只见那鸭子在水上扑棱扑棱翅膀就窜得老远,参赛的人们在水里拖着腿迈步,赶都赶不上。
比赛中还是有厉害的参赛者出现,钟阿姨就是一个。她捉到了一只“战利品”青头鸭,和女儿一起捆上鸭脚准备拎回家。
大塘镇青头鸭为何能如此“优秀”?与饲料饲养的普通鸭子相比,大塘鸭皮薄脂肪少,肉质细嫩而柔韧。这一独特的风味,使得大塘鸭“名声”响彻南宁、北海、钦防等地。近年来,良庆区党委、政府牵头指导,大塘鸭得以包装升级成为特色美食品牌。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韦煜楹
值班总编丨邓志勇
值班主任丨唐海波
值班编辑丨韦煜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