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中,有一群无名英雄时时行走在刀尖之上。他们虽然身处幕后,却与病毒近在咫尺,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感染。他们就是医检人员。
李燕和周世新是广西一家第三方医学机构——广西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当疫情防治需要时,她们义无反顾驰援武汉,冲在一线,与病毒贴身较量。
去武汉的消息只敢告诉丈夫
“正常人都会害怕吧,我决定报名那一刻,心里也是忐忑不安。”2月19日下午4时,李燕看到工作群里发通知,称雷神山医院检验科室生化岗需要人手支持,公司让员工自愿报名,90分钟后就要确认名单。“我当时心理咯噔一下,没有立马报名。”
雷神山医院的患者,均是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危重症居多。虽然检验科不直接面对病人,但是医检人员需接触标本,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李燕在武汉的工作照。
刚过而立之年的李燕女儿才3岁。接到通知后,她第一时间拨通爱人电话,“他没有给出意见,让我自己做决定。”
李燕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内心挣扎,最终决定报名。“科室里12个人,我检测经验比较丰富,又是唯一的党员。最后,我告诉自己,长这么大还没做过轰轰烈烈的事,想着机会就在眼前,不抓住的话以后可能会后悔。”
避免让老人和孩子担心,李燕只把决定告诉了丈夫。“我老公当过八年兵,也是党员,心理素质还算可以。不过那几天,他晚上睡不好,我也清楚他担心,我不懂如何劝慰他。”直到出发前的晚上,李燕跟丈夫解释说,实验室会有防护,也不直接接触病人,处理的样本也是很小心的……他才放心一些。
李燕说,出发前的那几天其实才是最煎熬的,看到新闻每天更新的确诊人数越来越多,内心一度产生恐惧感,“我只能自己慢慢调节,然后不去看网上信息。”
2月23日,当她站在武汉火车站的站台上,看着从各地赶来援助武汉的“逆行者”,心中的不适感瞬间消失了,“心里突然就有了底气。”
冲在前面的为什么不能是我?
和有家有室的李燕不同,同一机构的同事周世新是家里独生女,90后的她有一股冲劲。
1月23日,公司召开了一个动员会,动员检测岗位人员1月26日(年初二)去广州培训,培训内容为核酸检测。周世新在现场就报了名。“这是一个新的检测项目,我的初衷就是多学习,学成归来能为抗击疫情做一点贡献。”
▲周世新在武汉的工作照。
当天晚上回到家,周世新才把事情告诉父母。饭桌上,周世新和母亲为此事还“吵”了几句,“我妈劝我好好在家待着,不要事事冲在前。我知道他们关心我,但这是我的选择,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医检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1月30日,培训刚刚结束。原本打算第二天就回南宁的周世新,当晚听闻武汉疫情蔓延之快,令病毒核酸检测工作量井喷式上涨,以致武汉的检验人员吃紧。这一次,周世新再次瞒着家人报了名。
周世新准备出发前才给母亲发去信息,称自己要去武汉。结果,母亲秒回:“天啊,怎么办,怎么办……这个专业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别人不去,就是你去。”
拿定主意的周世新安慰母亲说:“如果每个人都不想去,疫情只会越来越严重。肯定要有人挺身而出,而这个人为什么不是我呢?再说这么多伙伴在前线,也没事,只要做好防护就可以”。
被同事架出实验室是常事
“电视上看到的,和亲身经历的雷神山医院,气氛是完全不同。”2月24日早上,李燕来到雷神山医院报到,踏入大门之后,一排排板房横向排列,一条纵向医护通道将所有板房串联在一起,从空中俯瞰呈鱼骨状分布,“我报到的那天,还有人员在施工。”
“医护通道很长,通道有很多门,这些门分别去往不同的病区。带我熟悉环境的同事特意交代,通道里东西不要随意去触摸,更不要随意进任何门。”李燕在雷神山医院从事血液检测工作,检测结果有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数据,为医生诊断患者提供数据支撑。
▲李燕正在工作中。
周世新和李燕分别从事血液与核酸检测,虽然检测的项目不同,但都直接接触病毒。而且在检测中,都需进行离心、震荡等实验过程,容易产生气溶胶。因此,医检人员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严格按照流程来操作。
为避免气溶胶的产生,样品要在生物安全柜中处理,由于空间狭小,无形中增加工作的难度与强度。周世新说,可能是穿着三级防护装备的原因,本身就很闷热,加上长时间的工作,注意力高强度集中,不少医检人员在负压环境的实验室里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感。
周世新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当时实验做到一半,她突然就浑身冒冷汗,呼吸困难,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同事发现后,赶紧把我给架了出去。这种情况也时不时发生在其他同事身上。”
通常情况下,为及时完成检测任务,医检人员进去一次实验室至少要待6小时,甚至有时候临时加急,一干就是一个通宵。每次从实验室出来,大家都是全身透湿,脸上因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留下深深的压痕,有的人还因防护服不透气而患上湿疹。
除此之外,由于需要频繁地抠开标本盖的缘故,许多医检人员的指甲残缺不全。李燕告诉记者,“盖子都压得很紧,我自己着4层手套,没有用,指甲盖依旧往后掀开,能看到里面的肉,很疼。晚上回到宿舍,用指甲钳把掀开部分剪掉,第二天又继续工作。结果指甲盖伤得更多,再剪掉,咬牙坚持。”
想念南宁老友粉的味道
“龙吟战鼓,披挂银甲狂舞。莫道疫魔凶顽,看天雷地火战千百度。龙魂不灭立风雨,逆行死战荆楚……”也不知是谁起的头,医护通道的墙壁,俨然成了一面文化墙,有作画的、有写诗的、有涂鸦的。每当李燕身心感到疲惫的时候,就会沿着通道走廊散步,欣赏大家的作品来治愈内心。
而周世新的减压方式更为跳动一些。虽然时常回到宿舍已经凌晨两三时,但她每天坚持要锻炼至少半个小时才去休息。不过,就算如此,周世新晚上仍是经常做梦,“梦里也是和工作有关。就像电影《盗梦空间》一样,我常分不清自己身处梦里还是真实世界。”
▲周世新正在工作中。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在雷神山医院十多天时间,李燕说,平时除了工作,基本上都待在医院宿舍里。她常常会站在窗户前,看着远处安静的武汉市区,思绪会不自觉飘回到南宁,想象着自己骑着小电驴,穿梭在道路中。想着每到周末,能够和朋友聚会吃夜宵,听听别人聊生活趣事。想着在科室闲聊的时候,催着科室的单身小妹妹赶紧找男朋友,赶紧结婚。
“真想疫情快点结束,回归平常的生活。”李燕在微信上写下这么一段话:来这第五天,没有比看到病人出院更开心的事情,我们离回家的日子又近了。
自称是一枚吃货的周世新,在2月10日生日那天收到家人寄来的螺蛳粉、鸭脚煲等家乡美食,无疑是她这段时间最开心的事情。“我自己都忘记生日,是当天父母和朋友发来信息,我才知道。”
“我好想吃老友粉。”周世新说,等疫情结束,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和家人吃饭。
相关报道
“三八节”策划•“疫”样风景线|女护士隔空表白驰援武汉的护士男友
“三八节”策划•“疫”样风景线 | 为让更多人安全回家,她坚守南宁“东大门”
“三八节”策划•“疫”样风景线|女护士变身志愿者:专业人员更应该冲在前面
“三八节”策划•“疫”样风景线丨两枚再平凡不过的南宁妹子,正在雷神山与病毒贴身较量
“三八节”策划•“疫”样风景线|因疫情而烦恼?这里有群心灵导师专做“话疗”!
“三八节”策划•“疫”样风景线|外卖女骑士:能为医护人员送餐,也是在为抗击疫情出力
“三八”节特别策划之【检测员篇】| 传染病防制所里捉拿新冠病毒的“缉毒者”
“三八”节特别策划之【现金消毒员】| 每天给现金“洗澡”4次,让市民用上放心钱
“三八”节特别策划之【口罩工人】| 春节放弃回家,坚守两月制口罩
编辑丨梁贵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下载南国早报APP
新闻24小时不间断
↓↓↓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关注南国早报官微
新闻早知道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