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了,大家最关注的莫过于:哪些不良商家会上黑榜?而在众多被曝光的商家涉嫌违法事件中,与健康息息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是虚假保健品,格外受到大众的关注。
3月12日,记者从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中心了解到,去年1月1日至今年3月10日,该中心接到关于老年人消费、保健类的来电来访共计1131件,其中投诉120件,举报88件,咨询923件。来电主要反映商家销售提供假冒伪劣、货不对板的保健产品,利用会议营销方式促销药品保健品,宣传保证治愈率、违反科学规律明示或暗示保健品包治百病、适合所有症状等问题。
保健品竟吹嘘能治病
南宁市民蔡女士来电举报称,在一档电视养生讲座节目中,她看到一款名为还阳丹的产品广告,节目宣称吃了该产品可治疗高血压、痛风、高血脂、耳鸣、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病重高危人群身体机能,服用该产品能达到治标治本的功效。不过,她后来发现,该产品并没有宣称的那些功效。
12315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中心接到不少关于该产品的投诉,工作人员经了解发现,商家销售的产品属于保健品,没有治愈功效,涉嫌虚假广告宣传。目前监管局已经立案调查。
南宁市民刘女士反映,在七星路的一幢写字楼里,一名商家几乎每天都以免费发放小礼品、免费发鸡蛋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前去听讲课。去年11月19日,她也去听了商家的讲课。商家在课堂上向老年人推荐一些保健食品和按摩仪器,称可以治疗腿痛、颈椎病等。她信以为真,便花了999元购买了一些产品。回家后她发现上当了,这些产品并不具备宣传的治疗功效。她于是去找商家要求退货退款,但被拒绝了。所以,她希望12315中心能帮助她维权。
老年人消费“三大注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也成为了一种潮流,各种保健食品应有尽有。面对眼花缭乱的保健食品,12315中心工作人员提醒,老年人一定要保持理智,对各种“知名专家”、免费讲座、免费礼品、亲情营销等保持高度警惕,不要为了别人所谓的关怀,而买了一堆不需要或没有效果的产品,更不要掉进不良商家的营销陷阱。12315中心工作人员建议,老年人消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清“专家”资质,警惕“免费赠送”:老年人如果真的身体有疾病,应去正规医院看病就医。所谓的“专家”多是企业内部人员假扮。对保健品广告、“专家讲座”“免费体检”等留个心眼儿,对照生活常识多想一想。要知道“免费”背后,肯定暗藏猫腻。实在无法判断,也要采取“拖”的方式,弄清楚产品和“专家”的真实面目再出手也不迟。
2.科学认知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切勿把保健食品当做药品服用以治疗疾病,以免延误病情。
3.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老年人消费者如对所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有疑问,或发现存在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记得及时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编辑丨易治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