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疫情后的危中有机④ | 用工新模式:共享员工,让企业和个人迎来转机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在疫情防控期间,餐饮店几乎没有生意,但餐饮店员工小范的月收入却比之前多了两三百元。这得益于餐饮和零售等行业探索出的共同纾困之道,有的公司还因此打开了企业发展的新大门。

困境:门店没了生意,员工被迫赋闲

小范在南宁一家主营火锅的餐饮店做后厨员工。3月23日上午10时许,他按时来到沃尔玛航洋店上班,在出口为顾客核销购物小票。3月开始,他上午在超市打工、下午在原餐饮店上班,每月收入比疫情前还多一些。

50多天前,小范的境况却完全不一样。1月24日后,他工作的火锅店取消了堂食。1月30日,他从老家北海匆匆赶来南宁等着上班。当时他的全部积蓄只有2000元。店里发了通知,平时每天配置10多人的后厨每天只安排4人上班,待岗员工只发生活补贴。消息出来,店里有一半的同事选择辞职。

▲沙拉店员工小冯通过共享员工模式,兼职了共享单车的工作岗位。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邹财麟摄

同样感到慌张的还有在一家沙拉店上班的小冯。1月30日,结束休息的他从老家回到南宁时,信用卡已透支了上万元,却看不到马上复工的希望。

餐饮店管理层面临的压力更为巨大。“年前的订单中,50%取消,30%改外送。”广西一家连锁餐饮公司总经理邱女士说,2月8日至23日门店甚至全部闭店。公司营业额出现断崖式下跌,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门店租金像三座大山一样压下来。

这对于高度依赖现金流的餐饮公司来说,无异于雪崩。她说,为了找出出路,公司管理团队当时每天都在讨论——怎么办! 

被赋闲的许多员工如何安置好,也成了餐饮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许多餐饮企业一边努力做好内部经营调整,一边向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人社部门求助。

▲小范在兼职超市岗位时,引导顾客自助买单。

转机:超市订单暴增,招募共享员工

2月5日,南宁市民陈女士第一次打开手机上下了一个订单——500克红萝卜、一盒青椒、一颗花菜、1000克猪肉,还有一箱橙子。这些平时去超市采购的商品,在两三个小时后就有人送上了门。

线上需求激增,超市需要加派人手、调配岗位来解决。这给小范带来了转机。在2月中旬的一天,他看到店长在群里发了一则招募共享员工的消息后,马上向店长报名。几天后,小范就有了一份兼职,时薪12元,工资15天结算一次。

一家超市航洋店人事行政经理伦艳凤说,疫情期间,店里的线上日均订单量增加了30%以上,高峰时日单量甚至过千单。共享员工的加入为门店的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该公司在广西的15家门店,目前已吸纳兼职员工200多人,其中100多人来自餐饮和酒店企业。

▲餐饮店员工小范通过共享员工模式,兼职从事超市的工作岗位。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邹财麟摄

线上需求旺盛,也给原来很少做在线生意的超市带来机遇。另一家连锁超市的办公室主任丘女士说,1月19日至3月9日,公司线下门店营业额下降了40%。为了“保供应、稳物价”门店必须开门营业,公司也因此面临一边线下营业额大幅下降、一边防疫支出增加的困境。

正是线上订单的增加给公司带来一线希望。该公司人力资源招聘培训经理夏女士说,南宁地区的13家门店全部开展网络销售,线上订单快速增加,一些门店订单量翻了数倍。为此,他们在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帮助下,招募了一批共享员工。

很多餐饮店的员工,就是这样共享到了超市。小冯也在这一波招募共享员工信息中,找到一家共享单车营运公司的兼职机会。

▲小冯在兼职岗位时,擦拭共享单车上的污渍。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邹财麟摄

希望:看到新业态潜力,开辟新用工方式

对于专注传统经营模式的超市来说,调整商品结构和销售模式成为他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丘女士说,这次疫情让公司看到了线上销售的潜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有的门店迈出了在线销售、送货上门的第一步。2月4日公司还成立了一个在线服务小组。一些社区也和门店建立了团购送货的联系。这些都是在危机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和做法。预计未来可能会在这一领域有更多动作。

许多个体也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转机。小范认为,共享岗位除了让他每月多赚钱外,还让他从后厨走上了直面顾客的前台,获得了从事另一个行业的新鲜体验。而小冯甚至想留在共享单车行业,这里只要勤快收入,能比疫情前高出一倍,工作时间还比较自由。

共享员工模式在区内以南宁最为多见。在2月8日,接受自治区商务厅业务指导的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为超市面向餐饮行业招募580名共享员工。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主动介入引导相关企业“共享员工”并指导规范用工。在2月下旬,该局在官方微信每天滚动发布“共享岗位”1100多个,促成一批赋闲待业员工实现跨界“共享”。

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共享用工等用工新模式,在特殊时期为待业期员工提供临时性收入,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为人社、商务等政府部门带来更多对新业态灵活用工模式和用工保障的思考。

编辑丨梁贵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下载南国早报APP

新闻24小时不间断

↓↓↓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关注南国早报官微

新闻早知道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