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第一书记话脱贫】①​巴马祥兰村:昔日深度贫困村,如今健康养生谷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编者按:亮眼成绩凝聚合力,战鼓声声催人前行。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广西,5月9日21个县(市、区)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其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实现了整族脱贫,好消息传到北京,传到了人民大会堂。从今日起,南国早报连续推出“两会特别报道·第一书记话脱贫”系列报道,从21个脱贫县中寻找典型贫困村,通过第一书记的视角,讲述贫困村脱贫故事、展现乡村新貌。

=====================================================================================================

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祥兰村曾是当地闻名的深度贫困村。数据显示,2015年,全村贫困发生率为53.40%;2018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1%,成为全县脱贫村之一;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0.81%。近几年,村子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发展旅游资源,村子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拓宽道路,撬动蓝靛瑶旅游资源

祥兰村全村554户、2275人,离乡政府16公里,离县城56公里,其中周羊屯是村里最偏远的屯。因为穷且交通不便,周羊屯的未婚男青年谈对象,女方一听是周羊屯的,马上就不想继续了。

祥兰村驻村第一书记韦智谋走访发现,周羊屯保持了比较原始的蓝靛瑶民俗特色,具有较大文化旅游价值。

▲祥兰村养殖的小谷鸡受到商家青睐。受访者供图

“村里人穿的蓝靛瑶服饰,是村民自己织布自己染的。”韦智谋认为,这是一个切入点,但要想吸引人来,先得把路修好。

2019年,争取到资金后,祥兰村完成15个屯级道路路面硬化项目,其中包括周羊至周读、周羊至巴怀的村道。

对于祥兰村的利好消息是,巴马也正在拓宽村级道路,把原有路面拓宽至6.5米宽,将百鸟岩、水晶宫、百魔洞等多个沿线景点串联,从而形成一条闭环的旅游线路,丰富了巴马旅游层次,带动沿线村屯经济发展。

贷款助农,村民房屋大变样

交通问题解决了,游客能进村了,接下来得看如何留住游客,良好的配套设施必不可少。

近几年,巴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旅游产业发展。2018年6月,一家企业投资500万元在祥兰村打造民族风情寨乡村旅游项目,给村子带来显而易见的变化。

“去年1月份,县旅游局为把祥兰村周羊屯的旅游带动起来,给村子沿线的民房做了立面装修。”韦智谋介绍,立面装修的费用由政府出。装修后,整体的旅游观光体验感提高不少。

▲祥兰村的养蚕室。

接着,当地由县旅游局担保,给村民办理免息信用贷款,通过产业扶贫基金,委托相关公司装修民宿,还更换了新床、新家具,新建了洗漱间等。目前,该项目正有序推进中。此外,村子的瑶风跳舞台等项目正在全面实施。

“我们要把村子建成一个长寿、大健康养生谷。把这个以前别人听了不想去的村子,变成一个大家抢着来的地方。”韦智谋说。

发展产业,壮大贫困户钱袋子

“前些年,村子几乎没什么产业。这几年产业链逐渐丰富,贫困户的收入也提高了。”韦智谋介绍,目前,祥兰村发展油茶、桑蚕、小谷鸡、手工刺绣和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链,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贫新路径。

目前祥兰村种植山茶油林1.1万亩,户均约20亩。2019年,实施油茶低产改造8000亩。改造后的山茶油林实现丰产,价格可以卖到每公斤100元到120元。

▲村民年底分红。

除了山茶油林,巴马近些年还新发展桑蚕产业。通过免费发放桑苗、接送农户到河池市宜州区学习相关技术、发放蚕房补助等方式,鼓励农户种桑养蚕。目前有29户村民种桑养蚕,其中贫困户24户,每户桑蚕产业年收入5万元以上。

据介绍,祥兰村还发展食用菌产业,总共建了100个菌棚;还建起了养鸡棚,肉鸡存栏数7000多只。这些产业在促进就业的同时,也壮大了贫困户的钱袋子,有些贫困户靠养鸡收入翻番。


编辑丨贺建东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