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笑语盈盈,学校里书声琅琅,山坡上硕果累累,养殖场生机勃勃……谁也不曾想到,一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深度贫困村,竟在短短两年时间找到斩穷根的“良方”,整个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这个让人刮目相看的村,是马山县加方乡龙岗村。
打造“三扶”综合中心
龙岗村地处大石山区,基础设施薄弱,人均耕地只有0.72亩,2015年精准识别贫困发生率高达44.25%,属于自治区深度贫困村。2017年12月,陆治江挂任龙岗村第一书记时,有的村民还住在旧木房内,脱贫攻坚形势异常严峻。
驻村后,陆治江首先把党建工作融入到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当中,千方百计激发党员活力。还多方筹资93万元,打造全国首个集“扶贫车间、扶志超市、扶智课堂”于一体的“三扶”综合中心,首创以就业增收、奖励先进、宣传引导、技术培训等为主要功能的“一站式”扶贫工作模式。
▲村民凭积分兑换米油等生活用品。陆治江供图
“扶贫车间”先后引进广东、台湾企业,吸纳106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2500元左右,多的超过3000元。
“扶志超市”的资金来源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表现积极的村民以及贫困户可获得相应积分,凭积分免费兑换油、米、盐、洗衣液等生活用品。目前,已有89户获得“扶志超市”积分并兑换价值2.2万元奖品。
村里开设的“扶智课堂”,有劳动技能培训、法律政策宣传、种养技术、课外兴趣辅导四大板块,2019年培训村民、学生850人次。
贫困户产业100%覆盖
为了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陆治江还因地制宜,推出“三种三养一车间”的“产业超市”发展模式。
“三种”即种牧草、种旱藕、种桑树。首先,村里与龙盛肉牛养殖合作社合作,运用“以奖代租”的模式发动31户村民种植83.5亩牧草;其次,与加方乡山琴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带动28户村民种植旱藕80亩;再次,大力推广桑树种植,全村有25户村民种植桑树120亩。
▲党员到屯里宣传脱贫攻坚知识。陆治江供图
“三养”即养牛、养鸡、养蚕。一是以“贫困户+企业+村干+能人”模式发展生态肉牛养殖产业,已投入资金320万元,生态肉牛日常存栏数达100头;二是通过提供鸡苗等方式,培育壮大弱劳动力家庭进行特色土鸡养殖;三是大力发展养蚕业,养蚕户年均增收达1.5万元以上。
“一车间”即“三扶”综合中心里的“扶贫车间”。通过以上多种产业,实现贫困户产业100%覆盖。
推进一系列民生工程建设
陆治江带领村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方争取资金1500万元,有力推进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建设,使得龙岗村短短两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
争取来的财政资金1200万元,村里用这笔费用修建蓄水池19个,打井5口,新修、硬化道路5.5公里,护栏安装8千米,路灯安装280盏,农田整改项目3个。
如今,龙岗村铺了水泥路,修了新学校,村民住进了新房,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一些村民在家门口上班领工资,还有很多村民买了车。龙岗村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底的27.44%降至2019年底的0.69%,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编辑丨贺建东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