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镇德良村委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党员致富带头人文泽富正在与39户贫困户签订红薯订单协议,正式建立“一带”关系。“贫困户的快速脱贫得益于近年来恭城实施的‘双培双带’工程。”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秦太平说。
▲5月27日恭城德良村举行红薯订单签约仪式。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强化带富本领
“党建+”模式建立实体经济党组织100多个
嘉会镇吉山村党支部书记尹佐明就是“双培双带”的典型例子。他积极带领贫困户发展艾草产业并成立艾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艾草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采取党员“1+1”帮扶机制,每位党员主动帮扶一个贫困户。
▲市、县领导到嘉会镇吉山村艾草种植示范基地参观。
近年来,合作社党支部新培育党员致富能手5名,党员致富带头人3名,带动了26个贫困家庭参与其中,为本村50多名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到今年,吉山艾草合作社2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村集体每年增加6000元。尹佐明成了党员致富带头人、优秀经纪人。
“党组织建在产业链的工作模式,让村级组织在产业富民中有效解决‘谁来干、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能够有效引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嘉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星科说。
记者了解到,该县以“党建+”模式建立实体经济党组织100多个、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07家、家庭农场20家,合作企业10余家。随着产业的崛起,示范带动了周边1万多名群众脱贫致富。
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强化带富队伍
党组织覆盖率90.1%
恭城镇门楼寨彦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潘彥君,无偿教给周边村庄群众养蜂技术,带领贫困户从事“甜蜜事业”,在潘彥君的带动下,该县发展养蜂人数达300多人,20多户贫困户依靠养蜂事业实现脱贫摘帽,潘彥君成了“甜蜜事业”的致富带头人。
2017年,恭城两新党工委得知潘彦君还未入党,按照组织程序,积极吸纳潘彦君加入两新党组织,成为党员致富带头人,鼓励他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贫困户在文泽富的示范基地劳作。
近年来,该县将90多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为党员,全县发展和引导两新党组织覆盖73家,共有党员(含预备党员)204名,党组织覆盖率为90.1%。
党组织带领党员不断进步,强化带富引擎
创新推行6:2:2利润分成模式
2017年,在县委组织部指导下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的具体帮助下,西岭镇下宋村莫家坪屯党员致富带头人唐维松和唐维勇成立全县第一个屯级党支部——莫家坪屯水果种植合作社党支部。
创新推行6:2:2利润分成模式,提出每亩纯利润分成农户占60%、合作社占20%、提留公益金20%的收入分配方案;采取社员以土地入股方式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实行集约化种植管理,带动周边村屯群众发展三华李种植2000多亩。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带出一条党建促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秦太平说。
编辑|卢盈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