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西燕镇北林村拉敢庄,背靠狮子山,山高近百米,山下有一“神仙洞”。由于村屯环境较差,一直以来,村民们都自称“山洞人”。
近年来,由自治区副主席费志荣挂点帮扶的西燕镇北林村,架起了桥梁、拓宽了道路,群众盖起了新房。如今,“水上乐园+爬山游洞攀岩+农家乐民宿+田园采摘”的产业发展构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北林村的变化,是中直、区直单位定点帮扶上林县的生动实例。在自治区住建厅、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税务局、中国银行广西分行、广西电网公司等中直、区直单位的帮助下,有“壮族老家”美誉的上林县已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上林县白圩镇广西山水牛基地。
架起致富桥,通向小康路
“要想富,先修路。”驻村以来,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派驻大丰镇云城村第一书记黄克赞发现,村后有一大片毗邻水库的山地,是发展扶贫产业的优质场地,但山地与村落之间有一条小河阻隔。
与村两委商议后,黄克赞多方争取资金150万元,建设一座宽约4米的桥梁,预计几个月后即能投入使用。
中直、区直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资金、技术支持,完善、提升帮扶村屯基础设施,使村屯面貌焕然一新。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整合资金7000多万元,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帮扶的云里村获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北林村入选自治区首批精品示范村。
广西电网公司投入640万元,对西燕镇云桃村、覃浪村电网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可满足两村未来20年经济发展的电力需求。该公司还投入115万元用于文体设施、休闲广场建设,同时协助西燕镇将旧房改造成民宿,发展旅游业。
2019年,广西税务局直接投入扶贫资金155万元,提升了多个村屯的基础设施水平。巷贤镇长联村古民庄在该局的支持下,依托158栋壮族土夯房民居群、万亩无污染野生八角林等旅游产业,悉心打造的“鼓鸣寨”远近闻名。
选好带头人,共谋脱贫事
在定点帮扶工作中,中直、区直单位坚持“尽锐出战”,先后选派25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到上林县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担当脱贫攻坚的带头人。
中国银行广西分行派驻明亮镇九龙村第一书记谢绍安驻村伊始,就着手建设党建工作群,80名在家党员和19名流动党员在群里为村屯建设建言献策。谢绍安还利用银行工作的经验,指导该村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促村级集体经济提升。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指派上一轮驻村第一书记担任继任者的“扶贫导师”,开展“一对一”工作指导和经验传授,帮助新任第一书记尽快掌握扶贫工作思路和方法。
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各村两委组织战斗力显著增强,先后培育自治区三星级以上基层党组织4个,建成星级村委会3个。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开展“一帮一联”活动3700多人次,成为村两委发展产业、脱贫攻坚的坚强后盾。2019年5月,全国职业院校帮扶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经验交流会在该院召开,该院定点帮扶的工作经验和成效得到广泛好评。
延伸产业链,做强村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派驻白圩镇玉峰村第一书记罗必果忙得不可开交。他一面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开展防疫工作,一面积极引导群众投入春耕生产、组织人员外出务工。
在后盾单位的支持下,罗必果主动对接大型水果批发商,依托电商平台,帮助本村及邻近村屯果农网上销售青枣、沃柑、冬瓜、活鸡等农产品,高峰期仅沃柑一项每天发货量就接近2.5吨。
在帮扶工作中,中直、区直单位注重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延伸产业链,向农旅融合、三产融合要效益,支持的扶贫产业经受了疫情的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横岭村第一书记苏金强依托学校资源,完成了具有壮族文化渊源的葡萄酒品牌的商标注册及包装设计等工作,并授权该村致富带头人创办的企业免费使用,累计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就业脱贫。
广西电网公司在云桃村、覃浪村扶持成立11个产业合作社,引进1个龙头企业、成立2个电商工作室,辐射带动全村贫困户。截至8月初,两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达30.4万元、14万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