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钟轮胎换位,工业机器人切割图案,创新发明智能头盔、智能语音分类垃圾桶……广西南宁技师学院的少年工匠们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炫技。
在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王杨老师正带领学生熟悉工业机器人理实一体化课程。这间实训室,是一条笔筒加工的工业4.0生产线缩小版,囊括了切割、打磨、焊接、激光打标等工业机器人6大功能,智能复制工厂里的生产线工艺。
如何操控机器人切割图案?学生轻车熟路地选择要切割的图案,设定切割的深度,操控机器人在笔筒上切割,火花四溅,几秒种后图案切割完成。
普通人换个车轮胎,十多分钟完成就算是快的。而南宁技师学院汽修专业二年级的阮学烩,做完轮胎换位只需要两分钟。拆装轮胎是个体力活,必须用脚辅助,膝盖顶着轮胎固定,一个车轮胎轮毂加上外胎五六十斤重,练习两次就会满头大汗。
▲阮学烩进行轮胎换位。
阮学烩说,班上的同学每个人轮胎换位至少都练过50~60次,大约3分钟左右可以完成这个动作。阮学烩将自己的操作时间从3分钟压缩到2分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这个技术动作他练了不下百次。
据了解,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南宁技师学院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劳动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弘扬“劳模精神”。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普遍偏低,但该院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还没毕业就被“预定”,就业率达98.6%。
多年来,该院在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教研成果以及师生参加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均排名区内同类院校的前列。2011年至今,该院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获得自治区级奖项267项,获得南宁市级奖项943项。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