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定贫困县、片区县、库区县,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挂牌督战县。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到大化七百弄考察后认为:“七百弄一带是世界上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选优、育强、激励并重,着力打造甘当引领脱贫攻坚重任的乡镇领导集体。2020年11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摘帽的批复,同意大化瑶族自治县脱贫摘帽。
围绕大局选人
配强脱贫攻坚“带头人”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迎来最后的收官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对进一步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的明确要求,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履行责任、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指明了方向。
大化瑶族自治县着眼于如期实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在选配乡镇领导班子过程中,不断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结构,优先任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配出结构优功能强的好班子,夯实执政基础,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抓住关键少数。针对乡镇党政正职思路不活、闯劲不足制约脱贫攻坚有力推进的问题,突出“定标选任”,注重选拔敢闯敢干、视野开阔,年纪轻、学历高的优秀干部担任乡镇党政正职。全县16个乡镇32名党政正职平均年龄39.8岁,大学以上学历达到97%,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40.7%。
二是调优班子结构。乡镇班子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我们牢牢抓住这个核心,全力提升乡镇班子集体组织力。针对致贫原因复杂、脱贫任务艰巨的现状,坚持“以岗选人、依事择人”原则,注重选拔有为民情怀、有担当精神、有基层经验、沉得下心的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先后提拔16名优秀乡镇干部担任脱贫攻坚专职副乡(镇)长,选拔3名县直部门优秀干部到深度贫困乡镇挂任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
三是补齐人才短板。针对产业上不去、项目推不动等脱贫难题,及时补充有项目管理、产业发展、金融扶贫等经验的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近年来,先后选拔11名专业干部到乡镇班子任职,提拔使用58名长期在乡镇工作、善于推动扶贫产业发展的干部,从县农信社选派8名中层干部到乡镇挂任金融副书记。
聚焦需要育人
锻造脱贫攻坚“先锋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直接关系脱贫攻坚的成效。
大化瑶族自治县健全完善乡镇领导干部日常培养、实践锻炼机制,提高乡镇领导班子引领脱贫攻坚本领。
一是突出帮带“育”。由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任深度贫困乡镇片区指挥长,全覆盖选派1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担任16个乡镇的党委第一书记,“一对一”帮带乡镇领导班子谋思路、解难题、促脱贫。
二是交流学习“育”。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瞄准精准扶贫的短板弱项,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精准举办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等专题培训,培训乡镇领导干部1491人次,推选6名乡镇领导干部到上级机关挂职,选拔9名乡镇领导干部担任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各驻组负责人,通过加强乡镇班子成员对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学习,增强班子成员科学判断形势、正确执行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通过开展有针对性地理论学习,增强班子成员驾驭发展大局,提升收官作战的本领,提高抓脱贫攻坚能力。
三是实战锻炼“育”。从乡镇来说,班子成员都担负着一定职责,分管多方面具体工作,班子成员对某一项工作决策的支持拥护程度,不仅决定着这项工作的成败,而且有可能影响到整个乡镇大局和总体,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避免班子成员对决策执行中按各自分工要求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戏。我们通过深入开展乡镇领导干部“包村联户”“入村部署”“蹲村督办”“现场解难”等系列活动,让乡镇党委、政府在各项决策中始终坚持充分发扬民主,博采众长,把各个方面的意见归纳起来,使各班子成员敲的锣形成交响乐、奏出和谐曲,让班子成员提出的各种意见都转变为班子集体智慧,推动在脱贫攻坚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年来,乡镇领导干部直接负责推动建设屯级路1502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094户,建设家庭水柜9774座。
突出激励暖人
树起脱贫攻坚“风向标”
为事之要,唯在得心,要战贫,凝心聚力是关键。脱贫攻坚是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越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大化瑶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队伍不撤、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持续推动干部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集结,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坚持严管和厚爱有机融合,激励乡镇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抓脱贫攻坚。
一是树立一线用人好导向。完善扶贫一线干部激励制度,建立脱贫攻坚“一票认可”机制,优先提拔使用在脱贫攻坚实绩考核中排名靠前、党员群众评价好的干部。2018年以来,全县提拔重用乡镇领导班子副职11人,从脱贫攻坚一线选拔19名年轻干部进入乡镇班子,晋升98名乡镇领导干部职级。
二是搭建比学赶超大平台。推行“流动红旗”制度,对每周工作落实排在前三位的乡镇挂流动红旗给予表扬,排在后三位的乡镇挂黄牌警告提醒,连续两次被黄牌警告的约谈乡镇分管领导,连续三次被黄牌警告的约谈乡镇主要领导,倒逼乡镇领导干部担当作为。今年以来,约谈乡镇领导干部18人;2018年以来,调整履职不力乡镇党政主要领导5人。
三是建好关心关爱覆盖网。坚持政策向基层一线倾斜,按县直机关1.3倍的标准落实乡镇领导干部年度绩效奖。扎实推进乡镇领导干部“五必谈”,即职务发生变化、任职试用期满、有苗头性问题、受到组织处理或党纪政务处分、巡视巡察等发现问题的,由县委书记或组织部长直接谈心谈话、沟通思想、促进工作。探索开展乡镇领导干部“向组织说心里话”活动,面对面倾听其在思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帮助排忧解难、舒缓压力。
提升组织力,激发新活力。乡镇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乡镇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乡镇领导班子的组织能力和执政水平是关系到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关键。我们要发挥好乡镇班子“关键少数”引领作用,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以身心下沉、干在一线的鲜明导向,强化“交总账”“军令状”意识,提升乡镇领导班子责任担当,苦干实干,为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好“大化答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