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广西银保监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就“十三五”期间及2020年广西银行业保险业的发展成效做出介绍。
△广西银保监局通过展板的方式,向媒体生动讲解广西银行业保险业的成绩单。
数据全面提升
发展既快又好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广西银行业保险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业务平稳较快增长。“十三五”时期,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从2.28万亿元、1.81万亿元增至3.51万亿元、3.52万亿元,年均增长9.04%、14.26%;广西辖内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从386亿元增至725亿元,年均增长13.44%。截至2020年11月末,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达15.7%,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七、西部第一;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高于全国4.58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三、西部第二。
二是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三五”时期,广西各银行业机构资产总额达到46044.59亿元,保险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619.81亿元。
三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时期,广西保险公司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总额、赔款与给付支出,分别从17.94万亿元、133亿元增至78.44万亿元、250亿元,年均增长34.32%、13.45%。截至2020年11月末,广西银行业机构存贷比超过100%,高出全国19.47个百分点,信贷支持广西发展迈上新台阶。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广西辖内共有各类银行机构6340家、保险机构2257家,银行业服务行政村覆盖率、保险服务乡镇覆盖率达到100%。
注入金融活水
服务实体经济
“十三五”时期,广西银行业保险业紧紧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支持广西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一是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广西各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加大对自贸区建设、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钦北防一体化、强首府战略、“双百双新”、“三企入桂”以及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等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全区经济高质量提供充足的金融供给。5年来,全区贷款年均增长速度达14.26%,制造业贷款余额从2048.11亿元增长至2783.07亿元。2020年1-11月,我区银行业支持重大项目300个次,累计发放贷款599.40亿元。
二是全力支持“六稳”“六保”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西银保监局先后出台金融支持复工复产“8条措施”和稳企业保就业“18条措施”,深化政金企合作,推进“复工贷”“稳企贷”“桂惠贷”落地实施。截至2020年11月末,广西银行业累计支持复工复产企业26万家次,发放贷款8253亿元;支持重大项目300个次,累计发放贷款599.40亿元。广西保险业通过减费让利、拓展保险责任、延长保险期限等方式,累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新冠肺炎风险保障1.39万亿元,捐赠保险金额2518.98亿元。
三是扶持民营小微企业加速发展。在广西银保监局、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广西率先在全国实现全部地市设立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融资服务。过去5年,全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4319.61亿元增长到8485.42亿元,增幅96.44%。截至2020年11月末,全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创历史新高,贷款余额3059.27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02个百分点。
打造广西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十三五”时期,广西银保监局积极推动构建广西特色的“451”金融扶贫供给体系,加大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贷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保险资金支农支小融资四驾马车拉动的资源投放力度,形成农业保险、大病保险、民生保险、信贷保险和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五位一体统筹的成果巩固格局。
其中,在打造金融扶贫广西模式方面,保险机构创新推出险资支农支小融资“贷牛还牛”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典型案例;银行机构信贷支持建设“扶贫车间”,被人民日报评选为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发挥优势作用,推动百色成为全国第一个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此外,广西在全国率先推动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整体延续,2020年新发放贷款规模排全国第一。“十三五”时期,广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79.77亿元,惠及贫困户84.72万户(次);累计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399.9亿元,服务全区71万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