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螺蛳邂逅米粉、酸笋,再加点“酸、辣、鲜、爽、烫”,便衍生出一道风靡全国的美食——柳州螺蛳粉。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考察的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位于柳南区河西高新区中小企业孵化园,目前已有34家螺蛳粉生产及配套企业入驻,就业人员近3000人,日产螺蛳粉约150万袋。
创新工艺 从“店里”到“袋里”
螺蛳粉,这道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夜市的地方小吃,其成为“网红”的历程,堪称一部工业革命的简史。工业化理念,是柳州螺蛳粉跳出热气腾腾的“现煮堂食”,脱掉湿漉漉的一身水汽,以袋装形式走向超市货架、电商平台和配送物流的关键。
近年来,螺蛳粉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广西人的“乡愁”,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喜爱。2014年,几个生产袋装螺蛳粉小作坊在柳州悄然出现,它们是螺蛳粉工业化的第一批探索者。
当时的制作工艺尚未完善,不少小作坊关起门来自己琢磨炒配料,再配上简易包装,食品保质期只有10天左右。即便如此,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越来越多的生产者仍争先挤进这一领域。
柳州市政府敏锐地察觉到,螺蛳粉将迎来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4年10月,柳州市第一张预包装螺蛳粉生产许可证颁发给柳南区一家螺蛳粉企业,行业很快繁荣起来,企业一下子增加到80多家。2015年,柳州市召开螺蛳粉产业发展大会,首次提出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理念,柳州螺蛳粉产业正式走上工业化生产的道路。
随着相关规范的制定和完善,生产袋装螺蛳粉的准入门槛提高了。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不断改进技术,研发出一代又一代既还原美味,又可以长期保存的“袋装速食”螺蛳粉。保质期从起初的30天提高到60天、180天,为螺蛳粉打下了跻身“网红”的基础。
此外,柳州专门开辟了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为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创造便利条件。目前,已有约30家袋装螺蛳粉企业在园区落地投产,还带动了上下游配套企业进入园区,集群效益凸显。
营销发力 螺蛳粉“吸粉”不断
仅仅6年后,螺蛳粉便成就了柳州“三个百亿”产业——2020年预包装螺蛳粉销售收入突破110亿元、配套及衍生附属产品收入超过130亿元,实体门店销售收入近118亿元。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柳州螺蛳粉逆势增长,折射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
一座以汽车、钢铁、机械制造为优势产业的工业重镇,居然诞生了“鲜香酸辣爽烫”风味独特、方便速食的袋装螺蛳粉产业,这既令人惊叹,也在意料之中——工业的基因根植于柳州的血脉,技术突破使袋装螺蛳粉具备了保持原汁原味、搭乘“互联网快车”的条件。
4月26日,善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螺蛳粉生产线。“总书记站在我们的中央厨房前面,察看产品工艺。我告诉总书记,这是花生、酸笋等汤料的真空包装线,螺蛳粉好不好吃,美不美味,灵魂就在汤料里。”陈生告诉记者,当时大家都笑了起来,气氛非常轻松。
总书记沿着生产线边走边看,来到直播间前。直播间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不同包装、不同口味的袋装螺蛳粉,该公司的新媒体女主播卢敏正对着手机屏幕,满面笑容地向网友介绍手中的产品。
“当时我正在做直播,看到总书记到来,非常激动。”卢敏回忆说,“自己是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总书记,总书记脸上的微笑,令我难忘。”
螺蛳粉卖得火爆,大家也非常关心生产环境干不干净、卫不卫生。每天上午9时到下午6时,卢敏与另一名主播轮班,向粉丝直播螺蛳粉生产过程,现场带货。
借助电商平台,该公司生产的袋装螺蛳粉销量节节攀升。陈生自豪地说:“总书记很感兴趣,停下来看了好一会儿,鼓励我们继续做下去,把它做好。”
“网红螺蛳粉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柳州市商务局局长刘伯臣感慨地说,小米粉做成大产业,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所有螺蛳粉企业的努力拼搏。
刘伯臣清楚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考察时的讲话——“小米粉大产业,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这么大的规模来,成为百亿元产业,令人惊奇。”
不仅如此,柳州大力培育和发展螺蛳粉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20万名农民参与原料种植,园区招聘了9万名产业工人,还有9万人从事配套产业商务服务。
2020年5月28日,全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揭牌,引发外界广泛关注。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对螺蛳粉产业的殷切嘱托和指导,使该学院师生备受鼓舞。“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觉我们这个有味道的产业学院,干得更加有信心、有底气、有方向了。”学院院长陈芳表示。
严格质检 守护舌尖安全
今年1月,柳州市质量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正式设立质量检测服务站,每周一至周五,都有技术人员轮班值守,为园区企业免费提供质量技术服务和培训。
4月26日下午,当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质量检测服务站时,该研究中心副主任宫辛玲刚刚完成一份干制米粉酸度的检测,另一项对螺蛳粉配料中酱腌菜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仍在进行中。
宫辛玲告诉记者,总书记对这些指标非常关注,还仔细浏览了墙上悬挂的检测项目表,说食品安全工作很重要。“我告诉总书记,柳州螺蛳粉的质量一直在接受严格的监管和检测,请您放心。”
自2014年柳州袋装螺蛳粉产业起步之始,质检工作就深度参与其中。柳州以工业化思维发展螺蛳粉,制定袋装螺蛳粉标准、申请“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立螺蛳粉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螺蛳粉原材料基地,都是当地对这张“城市名片”的精心呵护与培育。
“我们质检所起的最大作用,就是保证螺蛳粉的食品质量过硬,保障产业发展的标准规范化。”宫辛玲说。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柳州市将重点打造国家级螺蛳粉全产业链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开展螺蛳粉全产业链品质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引领产品品质提升。
“总书记说我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宫辛玲告诉记者,质检人员将继续严把质量安全关,在科技创新、标准测试技术研究等方面做更多工作,为推动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螺蛳粉的‘标配’,不仅有腐竹、酸笋、石螺,还有中草药与筒骨一起熬制的汤包。考察时,总书记详细了解螺蛳粉的九种配料,认真询问了袋装螺蛳粉与鲜煮螺蛳粉的价格。”柳州市柳南区委书记甘毅告诉记者,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狠抓螺蛳粉原材料的供给侧改革,实现无公害、绿色有机原材料的供应,保证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消费者吃到更健康、更安全、更有营养的螺蛳粉。
善元食品有限公司展厅门外,挂着一首《柳州螺蛳粉》赋:“天下品螺香,拜读柳州城。万年嗦螺史,白莲洞古人。大米小珍馐,小吃大灵魂。粉好度日月,螺小赛乾坤。去岁鸟无迹,回味舌有痕。田螺色香味,山歌赋比兴。莫测汤锅里,功夫千年深。”
簇拥在一旁的园区工人们看到,总书记一字一句地轻声念着,露出了微笑。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