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钟小启
说起上思县那琴乡的排柳村,熟悉的人都会想到当地的一种特产——红香橙。23年前,钦州市大寺镇的一群农民来到排柳村,在这里租地种植红香橙。几年后,当地村民也跟着种。如今,红香橙种植已覆盖全村,面积达到近万亩,家家户户建起了“果园楼”。排柳村这个过去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变成人人称赞的富裕村。
▲磨宝树在打理果树。
村里干净整洁
山上果树成林
7月16日上午,烈日当空。记者驱车赶往排柳村百驮屯,这里是最先种植红香橙的地方。快到百驮屯,村道两边的山头上种满了橙树。进了百驮屯,半山腰一栋栋的“果园楼”错落有致,门前屋后种满龙眼、梨子、黄皮等果树。沿着整洁干净的村道前行,会发现这里还建起了党员活动室、乡村振兴展示馆和爱心公益超市。
“走,先到果园看看。”排柳村曾经的党支部书记磨宝树正在树下等候记者。跟着磨宝树一路往前走,村后连绵起伏的山丘上,整片整片的果树齐齐排开,绿油油的果子已长成乒乓球大小,压满了枝头。在山头的观光台望去,围绕着百驮屯的果树一层层排列着,蔚为壮观。
磨宝树说,红香橙品相好、水分足、果肉红、肉质嫩,每年元旦前后,成熟的橙子早早就被预订一空,村民们靠种红香橙发家致富,很多户盖起了“果园楼”。去年受疫情影响,果商压价,他家种有近50亩红香橙,产量约5.5万公斤,仍卖了13万元,“这个价格也不亏,还小赚一笔”。
种植红香橙
走上致富路
“大家都知道排柳香橙好吃,但排柳村的香橙是怎么种出来的,知道的人并不多。”磨宝树今年63岁,在排柳村做了23年村干部,说起排柳村种植香橙的过程,磨宝树如数家珍。
磨宝树告诉记者,1998年,钦州市大寺镇十来户人家来到百驮屯,他们租用亲戚的地开始种植红香橙,当年租地价格是13元/亩,每户租了十多亩地开始种植。
红香橙三年才结果,一开始,村民都不看好。到2005年,果农们陆续开始赚钱了。那时也是磨宝树刚担任排柳村支书的时候,看到种植红香橙的良好前景,他号召本屯村民跟随种植户学习,把部分甘蔗地改种红香橙。
“首批跟种的村民赚了钱。”磨宝树说,2013年,全屯大部分村民跟着种植,他家20多亩甘蔗地也种上了红香橙。没过几年,红香橙的种植发展到排柳乃至那琴乡其他村屯。红香橙富了村民,种植户多的每年收入达七八十万元,少的也有近十万元,不少贫困户靠种植红香橙脱了贫。百驮屯更是率先致富,家家
户户建起了新房,村民买了小车,屯里还建起休闲活动中心等,日子越过越红火。
引进平台公司
助推产业升级
排柳村支书、村委会主任陆飞豹介绍,村里将种植红香橙作为“一村一品”产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如今种植面积近万亩。
为了配套红香橙产业,排柳村去年争取各级资金135万元,用于建设水果清洗加工厂,所得利润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2021年4月,全村通过自主经营的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目前,又准备动工建设冷链库,服务红香橙的产业配套项目正在逐步完善。
事实上,2020年,受价格因素影响,红香橙一度滞销。那琴乡党委副书记吴文生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种植,病虫害、果质等因素都影响了红香橙产业的发展,乡政府和上思县平台公司万发集团洽谈,平台公司和果农合作,由平台公司出肥料、农药、技术,对部分果树进行改良,然后保价回收橙子。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
“未来,红香橙产业必定是排柳振兴乡村的主要经济支柱。”陆飞豹说,经过改良后的果树,将会实现果农和村集体经济的“双赢双收”。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莫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