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实习生 王婕 文/图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历史教研员戴羽明介绍,历史新教材一个突出特点是,编写体例发生变化,综合了以往教材的特点,采取通史+专题史的模式,融时序性与主题性于一体。这样一种编写体例,让教材使用的功能更强了。
变化
据介绍,历史旧教材按专题史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板块来编排,新教材必修按通史体例,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按专题史,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3册。
此外,新教材编写增加了很多教学辅助栏目,如历史纵横、史料阅读,还有地图、插图等,为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做进一步补充和扩展。而学习聚焦、探究与拓展等栏目,不仅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对老师的教学也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难题
从历史新教材内容来看,由于是通史纲要,所以文字简约,简略勾勒历史发展脉络。戴羽明认为,新教材给现行历史教学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内容量巨大,课时紧张”。每课时的体量有多大呢?以必修上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时间跨度从原始社会到西周灭亡,涉及的重要概念有石器时代、远古人类、文化遗址、部落、国家、禅让制等数十个。过去初中历史五六个课时的内容,高中压缩为1个课时。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组织学生学习、怎样实施开展教学,对老师是极大挑战,这就必然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发展
此外,新教材还要求在初中历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观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走向。以两汉时期为例,初中历史是分散性叙述两汉的统治措施、经济发展、文化表现等,而新教材则有更明晰的主线,两汉时期是历史长河中重要的节点,这一时期从早期的国家慢慢走向成熟,国家的治理体系开始完备,治理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这就需要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回顾初中已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新的认识。
方法
据悉,高中新教材专业化程度有所增强,增加了很多概要性叙述和抽象性结论,即使是老师理解其中的名词、术语、概念,也得有消化吸收的过程。因此,新教材对老师专业化的要求更高了,老师不仅在史学方面要加强学习,在史学理论方面也要加强学习。
对学生来说,高中历史课信息量大,进入高中后历史学习的压力大增。戴羽明建议学生进入高中前,巩固好初中所学的历史知识。新教材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历史阅读,有助于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因果逻辑联系,增强历史感悟能力,强化家国情怀,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