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实习生 王婕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化学教研员朱成东介绍,人教版化学新教材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降低了部分内容的难度,增加部分新知识,并且优化了编排顺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
变化
新版教材分为化学第一册、第二册,和选择性必修三册。新教材的编写依据是2017年的新课标,因为新课标变化,教学内容也作了相应调整。例如,新课标对胶体知识要求降低了,新教材的必修教材中,这部分内容也相应降低了难度。
过去,有机化学和物质结构两本书是二选一,即理科学生只要选其中一个内容学习。实行新高考后,学生只要选考化学,有机化学和物质结构都要学,由于考试范围增加,这部分内容也会有所删减和调整,整体难度也会下调。
此外,新教材优化了编排的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必修教材中“物质的量”这一内容,原教材安排在第一章第三节,新教材调整到了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作为一个新的物理量,学生一进入高中学习、理解起来有难度。放到第二章第三节,穿插进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位于钠和氯及其化合物学习之后,有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铺垫,更易学习理解。
实验
据介绍,新课程标准每个主题都明确了“学生必做实验”和“教学提示”,特别规定了学生必做的实验,包括物质量浓度的配置,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等实验。这些实验,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打基础,建立体系化的高中化学知识、发展素养都大有好处,因此新教材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
方法
朱成东认为,新教材对高中化学老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老师应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从情境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素养。
学生要学好化学,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也要相应转变。初中化学多数以启蒙为主,所学内容少,学生经过重复训练可以取得相对满意的分数。而高中化学知识面宽,难点多,学习量大,学校的教学速度相对初中也较快,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后,会觉得化学学习的压力加大,条理性和思维容易混乱。学生应该转变学习观念,明白学习化学的目的。例如,学氧化还原反应,目的是让学生从化合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物质;学离子反应,目的是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反应。如果学生能够建立元素观、价态观、分类观、微粒观等观念,学习高中化学,就会比较容易。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