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5时30分,记者从广西招生考试院获悉,今年高考首日,全区各地30.5万多名考生顺利赴考,各考点秩序井然,考风考纪良好,服务温馨到位,语文、数学两科考试顺利结束
看点
考场内外体现人文关怀
今年,全区参加高考统考人数为30.5万多人,较上年增加1.5万余人。其中,理工类考生18.7万余人,文史类考生11.8万余人。全区共设90个考区,225个考点。
当天,在广西多个考点内,都挂上了祝福和鼓励性的横幅,希望考生们金榜题名。考点内外,不少考生和家长穿上了红衣服和旗袍,希望能有个好意头。在南宁沛鸿民族中学考点,一进校门可看到两条横幅:“沉着应试胸怀平常之心,仔细答题脚踏成功之路”“心想事成天酬勤,金榜题名梦成真”,让人备感振奋。为了让考生有个轻松的应考环境,该校专门提前培育了一批“红运当头”,当天25个考场都配备了一盆该花,祝愿考生高考取得开门红。
今年,共有37名残疾考生向广西招生考试院提出正式书面申请,需要在高考考试期间为其提供合理便利,另有个别经医生确诊为骨折或患有水痘的考生提出申请,需要启用备用考场分开考试。以南宁为例,今年南宁为3名考生开设了单独考场,其中2名考生经审核允许带助听器进考场考试。
热点
现场监考与网上监考并行
今年广西加大了高考的视频巡查力度,除要求各考点每9个考场配备一名视频监考员视频巡查考场外,还在广西国家教育考试指挥中心安排了近20名工作人员,对14个设区市所有的标准化考点、试卷保密室进行网上巡查。
当天考试期间,在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桃源校区考点,无线电监测车正在工作,工作人员通过设备密切监视,搜寻周围是否有可疑的无线电信号。据悉,今年广西出动了52台无线电监测车,其中南宁8台。考试前,工作人员提前在考点采样,如果发现异常信号,监测系统作出提示后,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压制住异常信号。截至6月7日下午考试结束,我区未发生群体性舞弊事件。
亮点
今年高考使用不少新设备
今年高考,出现了更多高科技新设备。在南宁市各考点,都配备了一台身份识别仪,如果考生忘带身份证,通过拍照比对考生报名时的照片,就能查实考生身份。当天,在南宁沛鸿民族中学考点,身份识别仪就派上了用场,帮助几名“马大哈”考生顺利入场。
不过,身份识别仪也并非万能。当天,就出现了一名考生现场拍照与报名时照片以及考生身份证照不统一的情况,导致机器无法识别。考试部门只能按照预案,对考生身份进行人工审核,确认后让考生先行进行考试。考试部门提醒,考生不能依赖身份验证仪,记得带齐身份证和准考证。
今年,南宁市级指挥中心和考点之间的沟通,首次使用考试指挥系统。在这台设备中,有全市各考点的分布图,能任意切换到想看的考点和考场,且点击3D座次图,还能查看考生照片、姓名以及性别,是否缺考等信息。同时,该考试指挥系统还能实现指令推送。
南宁市招生考试院院长钱宏介绍,过去如果碰到下暴雨,或者有一个考务事项需要通知各考点,42个考点就得打42个电话。这套系统,能实现把需要跟考点交代的事情,以文字的形式同时推送到需要的学校,并实时掌握哪些考点已经查看到该信息。
重点
外语开考前15分钟停止进场
广西招生考试院提醒考生和家长,第一天的考试已经结束,考生应该注意调整心态,放下思想包袱,全力以赴准备第二天的考试;家长也应注意帮助考生舒缓压力,继续做好防暑、防降雨天气的应对工作。送考时,应尽量减少车辆在考点门口外停留的时间,以免造成交通拥堵,影响其他考生按时到达考点。
需要再次提醒考生的是,高考外语科比较特殊,因为要考听力,开考前15分钟,也就是14时45分后,考生不能再入场,请考生务必提前到考点应考。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蒋晓梅 通讯员 杨娜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