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2017广西创新发展“30人论坛”在广西大学举行。广西民营企业目前创新能力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有何“痛点”?论坛上企业家、专家坐而论道,探讨广西民企如何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广西经济“弯道超车”。
此次论坛由广西大学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以“把脉非公有制经济 助推非公有制经济新发展”为主题,来自政府、企业及高校专家纷纷为广西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当天,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第一理事长郑新立提出,鼓励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而民间投资增长是活力的标志,制造业投资是经济增长后劲的标志。投资领域出现的这三个现象,需要重视。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200多万户,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区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超过60%。不过,在论坛上,各路大咖都表示,广西民营企业的发展仍有不少“痛点”。
三只蜻蜓天使投资人丁建兵认为,广西民营企业求发展要创新,但广西大多数企业在生死攸关时才会想到创新,但到了那个阶段,企业已不具备支撑创新的条件。丁建兵建议,企业要精确定位创业领域,对广西民企而言,选择“微创新”或许是比“颠覆性创新”更合适的方式。
广西大学社科处副处长潘永则认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难,是银行规避风险“天性”的选择。要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重要的是修炼好核心竞争力,通过寻找“合伙人”、上市等方式,整合资源进行融资。广西大学教授梁戈夫建议,创新方式有多种多样,民营企业在初创期,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自己研发技术有难度,可以通过购买专利等方式解决技术创新的问题。广西大学商学院院长陆善勇则建议广西民企,依托广西特有资源,结合新技术,开发具有广西特色的项目,形成“我有人无”的独特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
据了解,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将从今年起,将每年举办一次广西创新发展“30人论坛”,重点围绕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前沿问题,邀请有关政府官员、知名专家、企业家及社会知名人士等开展专题学术探讨,为广西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高质量的战略决策咨询服务。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雷倩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