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儿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从降临在地球上的那天起,教育问题、医疗救助、就业训练、养老保障……都是他们将面临的问题。然而,孤独症机构稀缺、运营情况不佳,让孤独症患者更加“孤独”。
11月3日,“孤独症机构负责人组织能力建设培训班”在南宁开课,意在提升孤独症康复教育水平,为孤独症患者提供更好服务。此次培训由中国残联康复部主办,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协办,属于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人才实名制培训项目。来自全国知名孤独症康复教育机构的170余名学员参加了此培训。
据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秘书长、全国孤独症项目总监郭德华博士介绍,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通常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几乎终身不能和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由于病因未明,无药可医,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网络配图
然而,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的孤独症专业机构资源处于稀缺状态。在广西,此类机构不足50家。按照孤独症康复机构师生比1:3的科学比例,广西的专业人才远远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孤独症康复教育机构是民办的,有的则由孤独症患儿家长创办,整体专业水平、组织能力较为薄弱。并且,机构业务以康复为主,涉及教育、就业、安置相关的业务屈指可数,康复课程单一、雷同,合模式很少,无法满足广大孤独症家庭的需要。
郭德华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为孤独症康复教育同行提供交流机会,争取提升广西孤独症康复教育水平。据了解,为满足特殊教育服务的需要,广西幼专特殊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已在自治区民政厅注册。该中心由自治区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创立,是广西首家集教、学、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校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机构。目前,该中心正在构建广西孤独症康复教育平台,希望通过资源共享、请进送出等策略,帮助广西的孤独症康复教育水平快速缩小与全国的差距。
来源 | 南国早报 记者雷倩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