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412岁文昌塔将完成保养,或在“五一”亮相

来源:北海日报 发布时间:

文昌塔矗立合浦400余年,既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亦是珠城儿女的乡愁载体。近期文昌塔维护工程启动,这既是对古建筑本体的保护,亦是对城市文化基因的修复。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五一”假期正式和公众见面。这座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古塔以“健康”的良好面貌迎接游客。

对于文昌塔,你了解多少?

文昌塔位于合浦县城南郊,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迄今412年,是一座八角形七层砖塔,高约35米,塔基直径8.56米,塔身从底层向上逐渐收窄,造型古朴典雅,当地人又称为文笔锋、番塔。塔尖原为密檐式的塔刹,曾遭雷电击毁,后来修缮为葫芦宝顶。塔基以长条青砖石板构筑而成,塔身用青砖里外三层粘砌,每层塔内墙壁上均砌有6阁佛龛,佛龛里曾安放有佛像。文昌塔是北部湾地区宝塔之冠,作为合浦县仅存的两座明代砖塔之一,是研究明清砖塔建筑技术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62年,文昌塔被列为合浦县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晋升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砖塔经历五度修缮。首次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次年因大火受损,嘉庆元年(1796年)第二次修缮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又得到当地士绅的捐资重修。第四次修缮在1959年进行,而最近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1981年由自治区文化局(现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拨款完成修缮。过去,塔底有门可以通向塔顶,在那里可以一览廉州的壮丽风光,但在后来的修缮中,为了保护古塔,塔门被砖封砌。

此次保养工作在3月下旬启动,合浦县文物保护中心组织了具备高空作业服务等具有特种作业操作资质的工作人员,主要针对塔身及塔顶的杂草杂树、鸟粪进行清理,并对塔体缝隙进行修补,同时采取白蚁防治措施,确保古塔结构安全。

微信图片_20250421174223原图.jpg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树苗,实际上对古塔结构安全威胁很大。”合浦县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董琪指着塔身上一株顽强生长的榕树说道。据介绍,保养工作开展前,合浦县文物保护中心对文昌塔进行了全面检测。文昌塔位于沿海地区,长期受高温、多雨、台风等自然因素影响,塔身砖石易出现粉化剥落现象。此外,鸟类和风力传播的植物种子在塔身生长,尤其是榕树气根渗入、撑开砖缝,就像“毛细血管”一样侵蚀着古塔的肌体。

董琪说,合浦县文物保护中心将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和巡查工作,让古塔保持良好的状态,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

守护:“高空绣花”确保“修旧如旧”         

在合浦县廉州镇的蓝天映衬下,35米高的文昌塔巍然矗立。远远望去,施工人员的身影在铁脚手架上若隐若现,他们仔细检查着塔身每一道砖缝。“这株榕树苗2.5米高,根系已经深入砖缝了,必须马上处理,但动作一定要轻柔,尽量不伤及文物。”施工人员宛如在进行一场“高空绣花”。

“本次保养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原则。”合浦县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董琪介绍,此次保养仅对威胁文昌塔安全的紧急情况进行处理,对不影响构建的历史痕迹进行保留,保证“最小干预”,确保完成维护后建筑形制、材料、工艺与历史状态一致,实现 “修旧如旧”。

阳光洒在斑驳的墙面上,工作人员像外科医生做手术一样,小心翼翼地剥离砖缝中的榕树根系。“我们不能简单地连根拔除。”施工人员控好力度,用刀具分段割除树干,再徒手细致剥离砖缝里的每一根根须。对于污渍,则用水和抹布轻轻擦拭。“在施工前,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非常小心,宁愿慢一点,也要把对文物的影响降到最低。”董琪说。为了避免未来再生杂草杂树,工人将除草剂涂抹在砖缝处。

高空作业是本次维护的最大挑战。塔顶边缘易打滑,但因文物保护限制,无法使用防滑涂料,这进一步增加了施工难度。施工人员需在半空中谨慎操作,控制每一个动作的力度。既要清除隐患,又不能留下新的划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此次保养使用了特制的铁脚手架,比传统竹架更稳固,既能保障施工安全,又可减少对古塔的干扰。

文昌塔不仅是合浦县的文化地标,更是研究明清砖塔建筑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此次保养工作为文昌塔的长期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将使这座古塔继续承载历史,焕发新的生机。

编辑 黄叮佳

责编 易治平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