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谭奕
近日,玉林市民苏先生(化姓)回乡整修老屋。连日高强度工作后,他的手臂出现疼痛症状,还长了水疱。起初,他以为是油漆过敏,并未在意,没想到疼痛加剧影响睡眠,就医后才知道自己患上带状疱疹。
医生提醒,带状疱疹不是只长在腰部,且易误诊为扭伤、过敏、偏头痛等疾病,延误治疗可能引发长期神经损伤。
全身体表均可能“中招”
前些日子,苏先生回乡下整修老宅。几天后,他的手指和手臂开始出现疼痛症状。起初,他以为是过于劳累,遂在家自行热敷手臂来缓解不适。后来,手指缝长出水疱,他误以为是接触油漆加上热敷导致的过敏症状。没想到,几天后,苏先生的水疱从手指延伸至手臂。
“本来以为忍忍就过去了。没想到,小拇指没有知觉了,手臂刺痛到好几个晚上睡不好觉。”苏先生说,因为自己没有重视,痛到无法忍受才去医院就诊,虽然症状逐渐缓解了,但也留下了后遗神经痛。
▲苏先生手臂上的带状疱疹。受访者供图
提起带状疱疹,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缠腰龙”,认为它只会出现在腰部。实际上,这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疾病,在初次感染时,儿童通常表现为水痘,部分人可能为隐性感染,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接触传播侵入人体后,有可能长期存在但不致病。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林有坤说:“带状疱疹的发病区域与神经分布密切相关,除了常见的腰胸部,头面部、颈部、四肢、会阴部位和下肢等皮肤神经分布区域都可能受累。”
病毒可能侵犯运动神经元
临床数据显示,头面部带状疱疹虽不如腰部常见,但危害不容小觑。病毒可能侵犯运动神经元,导致视力下降、听力障碍等问题。此外,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还可能“趁虚而入”,损害内脏器官,如脑膜、脑实质、胃肠道、肝脏和肾脏等,甚至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
“许多患者在早期并不重视,直到痛感强烈才就医。患者感染后,通常会在出现神经痛后的第一或第二天出现水疱,也可能痛感与水疱同时出现,有少数情况是先出现水疱才有疼痛。”林有坤表示,发病初期,患者有可能会出现乏力、低烧、头痛等全身性前驱症状,受影响的皮肤部位会出现阵发性的烧灼感或疼痛,随后会接连出现成簇的疱疹,这些皮疹通常会沿着单侧神经支配的区域呈带状分布。
哪些人更容易被“盯上”
“带状疱疹的易感人群主要包括50岁以上人群,以及免疫抑制状态的人群。”林有坤介绍,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抵抗力减弱,更容易受到带状疱疹病毒的侵袭。免疫抑制状态的人群包括恶性肿瘤患者、HIV感染者、接受免疫治疗或小分子药物治疗的炎症性疾病患者等,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同样容易受到带状疱疹病毒侵袭。据了解,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年龄越大病情越严重,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越高。
近年来,年轻人患带状疱疹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门诊中经常能看到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他们大多有熬夜、饮食和生活不规律等不良习惯。因为免疫力下降,才中了招。”林有坤表示,长期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神经功能和免疫功能受影响,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抓住“黄金72小时”
感染带状疱疹后,患者应该尽早就医治疗。在72小时内接受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疼痛,降低后遗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延误治疗,病毒可能对神经造成难以逆转的损伤,导致后遗神经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遏制带状疱疹复发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已上市带状疱疹疫苗,医生建议50岁以上人群进行接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可以大大减少带状疱疹的发生概率。
林有坤提醒,若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疼痛或水疱,尤其是单侧分布的疼痛和皮疹,应该警惕带状疱疹的可能,尽早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抓住“治疗黄金期”,避免留下长期后遗症。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谭奕
责编 潘雯瑜
审核 张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