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读懂川美⑤艺术如何改变一座城?川美用画笔绘就“在地实践”的民生答卷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当奥运五环与中国结在《热情连接世界》海报中完美交融,这幅刷屏2022北京冬奥会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设计的独特魅力。这一“爆款”海报背后创作团队的核心力量,正是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师生。

川美师生参与月球车航空器概念设计。

5月23日,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西南片区川美这座“头部艺术殿堂”,探寻艺术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共鸣。

锚定国家战略需求

构建“艺术服务社会”融合生态

在“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上一张讲述民族故事的画布前,万千游客驻留打卡。这块画布的前身,是一处斑驳的老墙。2023年,四川美术学院以艺术赋能乡村为核心目标,组织师生深度参与改造乡村的艺术设计行动,主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川美设计的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建校85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文艺方向,培养大批“实践型艺术英才”,以设计为主要手段,努力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以及推动城市更新等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学校成立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西部高校艺术学联盟”,牵头建设“西部民族艺术与国家认同研究院”,通过艺术智造与学术研究双轮驱动,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产教融合创新生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艺术动能。

同时,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美主动融入西部大开发,不断探索艺术、科技与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累计参与地方经济建设项目达900余项。

值得一提的是,川美还在由学校设计建立的重庆工业设计中心里,构建起全设计产业链,打造了重庆制造业设计服务综合体,聚焦高端智能装备、工业大数据、智慧教育等,推动美学与现代工业发展相融合。

立足西南辐射全国

打造“艺术赋能城市”发展样本

提到重庆,必然离不开洪崖洞的璀璨夜景、李子坝轻轨“穿楼而过”的奇观,这些城市“网红地标”的惊艳呈现背后,是川美师生以艺术重构城市肌理的匠心独运。

洪崖洞夜景。

川美师生深度参与“重庆美术公园”规划,将废弃厂房改造为公共艺术空间;主导设计渝中区美专校街改造项目,利用散落于街道中的墙面展位、公共展示空间进行艺术作品展览。2023年,由川美师生团队设计的“重庆自然博物馆”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

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院校,川美从重庆的吊脚楼到四川的彝家新寨,师生不断用创意为西部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生命力。

李子坝轻轨穿墙。

在学校破域上,川美打通学校、专业边界,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开跨学科课程,以培养既懂技术又擅美学的复合型人才,为重庆“设计之都”建设注入新动能。

在文化传承上,川美成立“非遗创新实验室”,将蓝染、漆艺等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从“博物馆陈列”转向“生活化应用”,从“地域性符号”升维为“世界性语言”,川美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绽放时代华彩

擦亮“艺术走向全球”金名片

魅力重庆彩车亮相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举办亚洲绿色设计周、丝路长·宴四方国际巡展、国际光影艺术节……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宏大叙事中,川美以艺术为桥梁,向世界传递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价值,彰显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川美举办国际光影艺术节。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践行者,川美举办的“中国建筑艺术之美”展览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遗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的支持。展览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在中国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做出应有的努力。

在“艺术+科技”深度融合中,川美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双碳”战略等领域,与长安全球设计中心强强联手,致力于打造全球校企合作的标杆,以国际化视野,推动设计领域的创新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开幕式在川美举办。

近五年,川美学生屡次在国际设计领域取得显著成绩,获得了包括iF学生设计奖等在内的多项国际设计奖项。

从城市到乡村,从传统工艺振兴到航天科技创新,从在地艺术实践到跨文化交流,四川美术学院始终以“艺术服务社会”为使命,以艺术语言诠释时代精神,探索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融通艺术科技、传承文化根脉”的特色发展之路。

编辑 唐佳洁

责编 陆旺

审核 黄新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