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通讯员:陈兆媛
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以下简称三十六中)是一所拥有65年历史的老牌示范性高中,以独特的“全周期成长守护”理念,为学生搭建温暖的成长港湾。在这里,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以及未来的指引。学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成长充满温度。
▲学校开设的音乐特色课程。
高一:适应沃土深扎根,成长新枝初向阳
该校聚焦成长的温度与深度,洞察高一阶段学生所需。除了知识的汲取,同学们更渴望在成长的土壤中筑牢安全感的基石,在集体的星河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坐标。
该校在“爱国·爱校”主题实践活动中,通过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关于学校发展壮大的故事,让新生了解校史,感受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温暖的氛围,让同学们在代际传承中,读懂“厚德、笃学、砥志、行远”的精神。
经典诵读、青春红歌会、志愿服务、研学实践、职业生涯体验、科技艺术文化节……该校拥有40多个学生社团,多元的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希望打破模板式教育,让同学们在高中校园生活中找到独属于自己的生命密钥。
在三十六中,每名教职工都承担着育人任务。从早上的晨读会到深夜的自习室,从课堂到宿舍,老师们时刻都在关注学生的成长。不管是课间答疑,还是宿舍巡查,或是成长引导,老师们全方位地陪伴让同学们安全感倍增。
▲学生们进行科学实验展示。
高二:总结沉淀凝玉露,提升蓄力待春雷
高二是学生面临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作为新高考改革信息化试点学校,三十六中构建多元共生的教育生态,助力高二学子探索无限可能。
该校拥有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2名正高级教师、88名高级教师和109名一级教师。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学校首席教师、名师工作室等培养机制,一批批优秀教师形成“老中青传帮带、教科研一体化”的良性发展生态。
依托数智驱动“砥志”教研,循证赋能“笃学”课堂。学校高考备考团队借助大数据学情分析系统和新高考信息化平台,精准追踪学生成长轨迹,通过动态生成个性化成长档案,实现教学策略的实时优化与个性化指导全覆盖,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
▲南宁三十六中百日誓师暨成人礼活动。
高三:目标明确穿云箭,突破昂扬淬火钢
高三面临高考压力,但三十六中以“科学备考有精度、教师陪伴有温度、团队共进有力度”为支点,用数智赋能科学备考体系和温暖的关怀,为学生构建“三年一体化”的备考支持系统。
面对新高考,学校各学科教师深入研究考试动向,为高三学生量身定制系统的复习方案和育人计划,指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学校打破年级壁垒,联动高一高二骨干教师组建“学科辅导团”,让教学资源联动起来,形成全学段教学合力。除了鼓励与陪伴,老师们还耐心疏导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情绪。
此外,学校还专门为高三学生准备集体生日会、食堂高三专窗、甜品补给站、乘风破浪泼水活动、高三专场音乐会、一举“糕粽”、考前励志音乐会等活动,缓解高三学生的备考压力,感受集体的快乐和温暖。
从学习到生活,从知识传授到心灵关怀,三十六中为学生搭建温暖的成长环境。
▲南宁三十六中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同心鼓。本文图片均为学校供图
编辑 刘冬妮
责编 黄新跃
审核 黄新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