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在轰炸
我们在上课
桂林七星岩
声名远扬
岩洞里的十字宣言
震撼人心
“敌人在轰炸 我们在上课”
昏暗的岩洞里
是谁在上课?
又为什么要在这里上课?
岩洞是天然的防空洞和天然的学校
抗战全面爆发后
桂林作为大后方
经常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
岩洞成为人们的避难所
每遇空袭
桂林数十万人
都要在岩洞里躲避四五个小时
有时一天都要耗在岩洞里
陶行知
1938年11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在岩洞里避难时发现
岩洞不仅是天然的防空洞
也可以是天然的学校
于是
陶行知向当时的广西省政府
提出实施“岩洞教育”的建议
利用躲避空袭的时间
“教老百姓了解抗战的前途
增加抗战的力量”
广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大力推行“岩洞教育”
每处山洞分别由各团体 学校 文化机关负责
电视剧《阵地》剧照
七星岩内写下硬核学习宣言
新安旅行团
新安旅行团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
进步少年儿童文艺团体
率先响应号召
成立“岩洞教育服务团”
他们在七星岩洞外挂上标语
“警报是我们的上课钟!”
“岩洞是我们的学校!”
在岩洞内写下
“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
桂林七星岩洞里的宣传标语
新安旅行团团员 曹维东:
“我们就利用这机会来展开宣传,我们小孩(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大家鼓掌。”
“岩洞教育”蓬勃开展
官方记录的岩洞学校就有18个
人们在岩洞里听时事报告
学习战时知识
他们上课 唱歌 看电影 听广播
徐特立
罗曼·卡尔曼
徐特立称赞
桂林把“岩洞教育”
办成了“抗战大学”
苏联记者罗曼·卡尔曼
把“岩洞教育”
拍成新闻片向全世界宣传
报纸上
记录着岩洞教育的不屈精神
战争中
中国人从未放弃学习
据不完全统计
从1937年10月到1944年8月
日军飞机侵入桂林1218次
投弹1710枚
敌人在轰炸
而在岩洞的庇护下
桂林的教育事业得以继续发展
高峰时期
桂林新办和迁来的
有9所高等院校
100余所公私立中小学校
广西省立桂林师范 旧址
20世纪40年代桂林中学校歌
黄旭华
经历日军轰炸 立志科学报国
黄旭华
1941年
15岁的黄旭华
从广东辗转来到桂林中学求学
黄旭华:
“一股非常屈辱(的)怒火在我身上燃烧起来,我想为什么日本鬼子敢这么猖狂,想登陆就登陆,想轰炸就轰炸?这正因为中国太弱了,弱国就要受人家的欺凌,受人家的宰割!怎么办?我不学医了,我要学航空,学造船,将来我要制造飞机,保卫我们国家的蓝天,或者我要制造军舰,抵御外国从海上进来的侵略。”
目睹日军船坚炮利
黄旭华立志以科学报国
多年后
他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
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
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桂林中学
桂林中学黄旭华像
80多年后
这位曾在桂林的岩洞里
学习成长的共和国功臣
成为无数学子的精神楷模
曾经书声琅琅的岩洞
如今成为市民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岩洞教育”
不仅在战争年代赓续文脉
更在和平年代
为桂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编辑 徐丽青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刘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