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南宁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在大会发言中,记者发现不少政协委员都关注到了教育这一话题。
话题1
“二孩时代”来了
公办园的建设能否跟上
现状: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幼儿园新增教育需求不断加大,幼儿“入园难”“入园贵”是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
目前南宁市共有自治区示范幼儿园47所,居全区首位;有市级示范幼儿园108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得到不断扩大。南宁市在公办幼儿园建设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公办幼儿园数量少,特别是在各县区中心区范围内。南宁市公办幼儿园数占比为6.98%,远远低于外省省会城市,也低于区内的桂林、北海等城市,公办幼儿园建设进度慢。
建议: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南宁市委员会建议多管齐下,推动公办幼儿园发展,例如在布局规划方面预留好相应的公办幼儿园用地。教育部门要全程参与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的审查,明确开发商在项目单体报建前与教育部门签订移交协议,否则不予办理单体报建手续。新建住宅小区独立占地建设的配套幼儿园用地要按划拨方式供应,建成后无偿移交给城区政府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设置幼儿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相关文件缴纳配套建设资金,由政府统筹安排建设。同时,建议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对部分已准许开办的民办幼儿园加大协商回收力度,由政府回购办成公办幼儿园。
话题2
校内托管已放开
怎么办才能叫好又叫座
现状:
2017年10月,自治区出台意见鼓励支持中小学开展校内课后服务,这意味着,今后学生放学后可参加校内的课后托管班,家长下班后可从容地接孩子。家长们普遍对这一新政点赞,但要办好课后托管班,学校还面临诸多考验。目前桂林市已经出台实施方案,南宁市要如何实施?
建议:
民革南宁市委会建议,首先要明确“学生托管”为公共服务范畴以及“学生托管”的教育功能定位。规划上,南宁市一些中小学校,因建校时间长,受到场地局限性限制、基础设施陈旧等制约,无法满足托管要求,建议相关部门针对这些学校校区开展分期分批扩建改造,达到现代教育要求。
措施上,可建立校内为主、多方参与的托管服务体系。经费上,建立一套托管费用全额支付或政府与家庭合理分担的成本机制,既要保证足够的经费运营,增加教师合法的劳动补贴,又要照顾贫困家庭和特殊群体。同时,抓紧制定相关监管规章制度。
南宁市政协委员陈春丽建议,针对学校条件参差不齐的现状,可以因地制宜,分期分批实施校内课后服务。可以学校教职工为主,适当聘用一些有相关从业资格的人员辅助,有利于学校的统一管理。对以教职工轮流值班方式开展的服务,支付相应的劳务报酬。桂林市出台的实施办法,就明确“教职工参与由中小学校举办的午餐、午休等校内午托服务的,劳动报酬按照40元/小时计算”。
相关链接
我国目前校内托管的几种主要模式
弹性放学模式
正常放学时间不变,有需要的学生可以申请“弹性离校”,由学校和家长双方具体商议离校时间及托管形式等内容。所在学校对放学后的学生进行集中管理,主要以自习、复习、完成作业和课外阅读为主,不得变相进行集体补课和开设兴趣班。
家委会主导模式
由各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负责对托管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各学校负责提供必要的场所、设施及必要的支持配合。
家长向本校家长委员会提出托管申请,经审核通过后签订《托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分工。托管内容包括自主学习、游戏、体育活动、阅读等。托管人员以学生家长为主体,并吸纳退休老教师、在校青年教师、大学生及社会热心人士等。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政府出资购买学校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放学后看护”公共服务。采用市场化的手段,通过补贴激励学校及社会为托管提供服务,整合利用社会资源。
引入外援模式
学校与所在社区、少年宫、图书馆等合作,调动各种可利用资源,开展如四点钟学校、快乐社团等多形式的活动,合力破解放学早的困境,既解决学生的安全问题,又让孩子在校内就能获得参与文体活动的机会,减轻家长的负担。
来源|南国早报 记者郭燕群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