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19日开始,南湖公园水质改善项目进入沉底植物种植阶段。目前,工人正在南湖上湖段种上第一批先锋植物,随后将进行补水。 南国早报记者 苏华摄
从1月19日开始,南湖公园水质改善项目进入沉底植物种植阶段。目前,工人正在南湖上湖段种上第一批先锋植物,随后将进行补水。
1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南湖公园上湖段,工人正在将一袋袋装着植物的蛇皮袋搬上小船。挖掘机随后将船拖至湖中间,等在湖里的工人则弯腰将植物从袋中取出、插入泥中种好,就像在湖中间插秧。
记者发现,这些植物高约15厘米,像禾苗一样排排竖立在湖面上。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沉水植物,依靠水和光合作用生长。这些植物种植下去后,工作人员将补上20厘米左右的水深,让这些植物尽快生长。待其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再根据其生长需要继续补水,直到恢复南湖原来的水面高度。
在采访中,有市民提出:南湖的底泥原本就存在富营养化的情况,石灰消杀有何作用?
图为工人们正在湖中种植沉水植物。 南国早报记者 苏华摄
为此,记者找到了南湖水质改善项目社会资本方——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项目副经理陆体星介绍,此前市民看到的湖面上那层白色粉末,不是单纯的石灰,而是含有基地改良药剂,可以控制底泥营养盐的释放。此外,目前种植的沉底植物,也能有效地改善富营养化问题。
陆体星表示,由于南湖下游的河床位置比中、上湖要高,排水非常慢。按计划原本先从下湖排水,但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推进,目前的施工改成先将上湖的水排到中湖。对上湖底泥消毒后,从1月19日开始陆续在上湖种上沉水的先锋植物。在上湖种植的同时,中湖的水也被排到了下湖,如此依次进行项目施工。
记者采访时也注意到,尽管工人已经将施工现场拉上了围栏,可仍然挡不住好奇的市民。工人弯腰种草的场景,也吸引了一些摄影爱好者。
文女士是一名摄影爱好者。1月20日,她就在湖边不断摁下单反相机的快门,工人种草的背景、车轮在底泥上压过的轨迹等都成了她的拍摄目标,“我要把南湖水质改善的整个过程都记录下来”。她告诉记者,自己就住在南湖边上,也经常来散步。“南湖本来就很美,相信水质改善后会更美。”
相关链接
先锋物种,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指的是一个生态群落的演替早期阶段、最先出现的植物。先锋植物往往具有生命力顽强、生长快、扩散能力较高等特点。
来源|南国早报 记者张文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