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南宁法医能让死者“开口说话”,细细观察发现抛尸情节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南宁已退休的老民警到现场。图片来源:南宁交警在线


  1月26日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向党和人民汇报·讲述首府交警故事”活动在南宁市人民大会堂举行。汇报会上,通过一批短片和人物亮相,讲述了优秀交警背后的感人故事。

  交警:
  街头一扶成网红

  南宁的“天网”监控记录了不少暖心画面。2017年12月12日上午,在民族朝阳路口,一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斑马线上。正在执勤的民警捕捉到老人脸上的无助,快步上前,搀扶着老人过马路。这一幕恰好被“天网”监控记录下来,画面在网上传开后,交警雷鸣成了网红。

  雷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原了当时场景:老人在通行斑马线时,刚走到一半,红灯亮起。自己上前搀扶时,老人非常有礼貌,“他先向我招手,然后握住我的手道歉,说自己走路慢,闯了红灯,耽误了正通行的车辆,麻烦了正执勤的交警,影响了城市该有的文明”。老人的话,让雷鸣有些触动。老人家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担心自己影响别人。

  雷鸣表示,目前南宁车辆驾驶员在通行斑马线的时候,绝大多数都能做到自觉礼让,只有少部分本地车辆和外来车辆没有礼让的习惯。希望广大的交通参与者在通行斑马线的时候主动减速,文明礼让,共同为邕城营造文明、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

  法医:
  破解死亡密码

  在普通人看来,法医是一个神秘的职业。而在南宁市公安局交通事故技术鉴定所科员、法医师李永盛的眼里,这份工作还能破解死亡密码,让死者“开口说话”。

  2016年12月26日凌晨,在南宁市某二级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死亡事故,案发现场有一人死亡。当时正值寒冬,室外温度5℃左右,还下着中雨。接到命令,李永盛来不及犹豫,穿上衣服就出发了。

  半路上,现场民警电话反馈说:距报警现场大约1.5公里处公路中间,又发现一名死者。

  第一现场情况显示,一辆面包车与一摩托车相撞,死亡一人,面包车司机蓝某已经被控制。

  而在第二个现场,李永盛发现疑点重重:现场只有一名死者梁某,梁某身上衣物多处挫烂,背部粘附了大量的泥沙样物,足部只穿了一只鞋子。现场显示,梁某尸体已经被移动或者拖动了,这不是第一现场。更蹊跷的是,梁某的另一只鞋子竟然在第一个现场被发现了。而且,蓝某的面包车上、底盘均发现血样液残留,现场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了:抛尸?

  鉴于对事故的重视,办案单位请来了刑侦分局的侦查员,经过再一轮的联合侦查,最后,终于印证了李永盛的想法:蓝某发生事故后,拖着梁某走了1.5公里,之后,由于害怕,到了镇上后,又回到了第一个现场,但是隐瞒了第二个现场。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对李永盛而言,已经成家常便饭。“每具尸体都有自己的密码,一旦我们破解了,他就会‘说话’。而我的工作,就是不断地破解这些密码,让真相多一点,让冤假错案少一点。”李永盛简简单单的话语诠释着这个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工作。

  在5年的工作中,他完成重大案件及一般案件现场勘查和分析150余起,参与完成尸体检验600余具,完成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文书、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文书、报告书共计800余份,提取物证检材更是不计其数,无一出错。


南宁交警走向台前,讲述交警背后的故事。图片来源:南宁交警在线


  交通设施民警:
  只为城市更通畅

  除了要处理交通事故、指挥交通等工作,各种道路上的交通设施、交通标志标线的建设和管理,也是交警的重要业务工作之一。南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交通设施工程大队中队长孙云燕,就是一名有着25年警龄的女民警,一直在交通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兢兢业业地工作。

  为不影响大家出行,交通设施大队白天开展日常交通管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则进行交通设施建设相关工作。“5+2”“白加黑”是常有的事。新民路道路维修工程施工现场、南宁市东西向快速路工程中华友爱路口现场、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广西大学站等等,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和汗水。

  中华路因南宁市东西向快速路工程施工曾成为“南宁第一堵”,周边居民出行十分不便。根据规划设计,将在中华友爱路口建设一座立交桥,因此需要封闭中华友爱路口,此举会加剧周边居民的出行难度。为了尽可能改善周边居民的通行条件,孙云燕每天早晚前往观察和了解路口交通情况,对症下药,制定出更合理的交通疏解方案。2017年10月28日上午,她前往现场指导封路工作,协调建设业主修整道路,及时清除影响道路的障碍物,并铺平道路,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

  孙云燕热爱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她也是一个好妈妈。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孩子,家里走廊里贴满了奖状。

来源|南国早报 记者王艳群 通讯员黄东玲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