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第36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自治区工商局和南宁市等多地的工商部门,都举办了主题宣传活动。据悉,去年全区工商系统共受理消费诉求超15万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超4000万元。同时,工商部门还通过宣传展示,提醒消费者注意一些消费陷阱。
广西多地建立跨区域维权
当天,广西工商部门通报了2017年广西消费维权工作亮点。2017年,全区工商系统受理消费者诉求15.38万件,投诉举报2.26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054.55万元。通过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全区13105户经营户加入,创建了放心消费示范街区、商圈、商城、市场等共130个。
2017年4月,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和崇左等市的工商局,联合签定协议建立了北部湾工商消费维权联盟。近一年以来,通过联盟城市间建立信息通报、投诉举报快速处理、跨区域案件联合维权等机制,实现了区域性消费维权共治的工作目标。
梁女士在凭祥市的中国红木城订购了一套沙发,8件套共3万元。沙发运回家后,梁女士发现该沙发工艺差,遂向店家提出换货,店家同意换货但要求梁女士支付所有的运费,梁女士不同意。崇左市工商局12315接到南宁市工商局转来的该条信息后,与梁女士一起到店里进行调解。
北海市工商局12315曾接到玉林市工商局转来的一起投诉:玉林的余先生在北海市红沙海鲜批发市场购买了龙虾,当时称重4.25公斤,加工时发现只有2.5公斤。北海市工商局经过调查,发现商家确实存在掺杂掺假的行为,对商家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企业商户承诺诚信经营
当天,在广西“3·15”主题活动分会场,南宁市出租车协会发起了“诚信经营 放心乘坐”活动倡议,号召出租汽车驾驶员不挑客、不议价、不拒载,努力为乘客提供方便、安全、快捷的接送服务。据了解,目前南宁市有11家巡游车企业和8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其中,巡游车共6720辆,从业驾驶员1.2万多人;取得网约车驾驶员资格证有6780人,获得网约车运输证的车辆有1022辆。
当天下午,南宁市青秀区工商质监局在中越路盛天地步行街举行了“诚信经营示范街”启动仪式。据介绍,示范街的经营户都要签订一份文明诚信经营的承诺书,且店门旁贴有标注着“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标贴。同时,该步行街还设立了维权服务站和消费纠纷调解室。
花高价买的未必就是真名牌
近年来,一些制售假名牌的厂家、商家改变生产销售的策略,“山寨货”的做工、价格和销售方式也越来越具有迷惑性。当天下午,在南宁市青秀区工商质监局“3·15”活动现场,就展示了一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冒牌奢侈品。标着“GUCCI”“LV”标志的包包,看起来都做工精良。
去年,青秀区工商质监局共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产品案值约20万元,其中大部分是假奢侈品。这些仿冒的名牌包包、服饰大多在时装店里销售,价格并不低。比如一款仿冒巴宝莉的风衣,商家的进货单上显示进货价已超过1000元,许多仿冒的奢侈品牌手袋,售价都在两三千元以上。商家以“过季打折”“海外代购”等名义向消费者推销,由于产品做工也比较好,消费者难以分辨,信以为真。工商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奢侈品时,最好是到品牌专卖店,或者获得授权的经销商处,切莫轻信路边小店“海外代购”之类的推销。
辨别真假校服注意看五点
学生用品的质量问题也颇受关注,在南宁市兴宁区工商质监局举办的“3·15”活动现场,展示真假南宁中小学生校服的展位前围满了前来咨询的市民。
据介绍,一些不法商家在学校附近租下铺面,专门销售假校服,让家长误以为是校服销售点。辨别真假校服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看领标,正品校服的标签是设置在腰侧,而假校服的标签在领口;其次看胸标,正品校服的标志是手托太阳的形状,而假校服的胸标虽然相仿,却不会完全一样;再次看反光条,正品校服安装了多处3D反光条,晚上开闪光灯拍照会亮,而假校服则不会;还有看纽扣,正品校服的纽扣上有XINXIWANG字样,假校服纽扣上则没有。此外,正品校服上有挂牌,上面有出厂厂家的电话地址,还有网上销售平台的二维码,假校服则没有挂牌。
工作人员向市民讲解商品辨别真伪的技巧。
来源 | 南国早报记者 蒋晓梅 罗暘 文/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