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日前,宾阳县作为农产品主产区,荣获“2019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称号,得到自治区表彰。这一捷报再度为宾阳县县域经济稳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宾阳县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
2019年以来,宾阳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落实强首府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以“经济扩量提质、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社会治理”为重点,加快“活力宾阳、实业宾阳、诚信宾阳、生态宾阳、宜居宾阳、幸福宾阳”建设,谱写了新时代宾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据统计,2019年宾阳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7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近3年年均增速超10%,GDP增速连续3年位居南宁市前列,总体经济实力在广西所有县份(含县级市)中排名前列。
作为农业大县、民营经济大县,宾阳县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围绕工业强县目标,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形成符合发展实际、具有地域特色、政商关系融洽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写好农业文章
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宾阳县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首批“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广西粮源基地县、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曾两度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为了持续稳住农业基本盘,我县不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生产向优向绿向好,农产品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农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每逢忙种丰收时节,在宾阳的广袤田畴,地上跑的是大型农机,农业生产方式也迈向高质量。宾阳县以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切入点,以建设甘蔗“双高”基地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4月,我县荣获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
去年以来,宾阳县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田间联通车间,农业发展添了活力。目前,全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成为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各类经营主体经营服务成本也因为规模化经营而大幅度下降。
抓实工匠精神
推动民营经济稳步发展
在宾阳,民营经济真真切切挑起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梁。作为广西民营经济大县,宾阳县一直以其特有的工匠精神,在手工制造业中声名远扬。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县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方式上与时俱进,过去一年,我县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民营企业全面提质增效。
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宾阳县持之以恒地把实施质量兴县、打造“宾阳制造”品牌作为振兴宾阳民营经济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狠抓质量基础工作、坚定不移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先后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广西小五金之乡”“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等称号。
目前,全县的民营企业已发展到7615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7%以上,形成了建材、纸品、轻纺、饲料、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小五金、竹编等多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行业。
紧抓产业升级
向工业强县目标砥砺奋进
近年来,宾阳县紧盯产业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出台系列招商引资和企业帮扶措施,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运用新设备、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业态。
工业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截止目前,宾阳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8家,其中亿元企业4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6家,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
经过多年发展,宾阳县建成投产一批引领产业转型、带动结构调整的工业项目,不断做大做强以高端新型建材和电子信息为龙头的现代产业,培植“工业树”、育护“产业林”,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宾阳县正在围绕新型建材、电子信息、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着重抓好宾阳县电子信息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南宁分园等产业集聚平台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大力引进强优企业,进一步推进全县现代工业的合理布局和工业园区特色化发展,夯实新一轮发展基础。(郭少东 蒙焕章 黄日强)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