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现实版“绝命毒师”!广西一化学专业毕业生“钻研”1年制毒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桂林一高校化学专业毕业的阿龙(化名),与在国企当工人、也是学化学的阿强(化名)一起,在桂林象山和临桂两地分步骤研制氯胺酮(K粉),平均3~4天生产出一批K粉成品,每月累计制、贩毒数量达50公斤以上……11月7日,桂林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向媒体通报了该市首例非管制化学品制、贩毒案。警方收网将这两名嫌疑人抓获,缴获一大批制毒原料及40多公斤的K粉成品。目前该案已移交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制毒窝点藏在偏僻工棚里

2017年3月,有群众向桂林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举报称,在象山区万福路藏着一个制毒窝点。禁毒支队与象山分局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发现这处小工棚背后有一座山,附近有一个鸡舍,位置很隐蔽。让多次前去摸情况的民警奇怪的是,制毒窝点一般都有比较大的气味,但这处窝点并不明显,不过能看到不少用作化学实验的器皿。

侦查员经过多日蹲守发现,每间隔约4天就有男子开着无牌的三轮车或电动车,神秘地带着瓶瓶罐罐进出。经过几个月的侦查,民警摸清了这个在临桂、象山两区制贩毒团伙的人员及制毒流程。5月,民警查获了该团伙生产的K粉流向,抓获了三名下线销售涉毒嫌疑人,缴获K粉2.3公斤。

▲工棚里的制毒窝点。桂林警方供图

化学本科生试验1年制毒

根据民警掌握的线索,该制毒团伙的核心人物是全州人阿强,今年33岁,在一家国企开起重机。他觉得这份正规工作得钱太少,总想着找点来钱快的事做,化学学得不错的他动起了制、贩毒的坏心思。2015年,他认识了桂林一所高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阿龙。28岁的阿龙是苍梧人,毕业后一直没有工作,靠着倒卖一些化学原料为生,两人一拍即合走上了制贩毒的不归路。

民警向记者介绍,以往侦破的制毒案件,制毒者所用的原料,都是偷偷买来管制的半成品,但这样风险高。为了不引起警方的注意,阿龙决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非管制类化学品中研制提取。阿龙用了约1年的时间反复研究试验,终于成功提取了K粉。

缴获大量K粉及制毒原料

研制成功后,阿强和阿龙开始了制毒。阿龙先在象山区万福路的工棚生产出K粉的半成品,交给阿强带至临桂区一出租房加工成K粉成品,再由阿强将毒品贩卖给其他下线。

据介绍,这个团伙平均三四天出一次货,生产K粉3~5公斤不等,每个月累计制、贩毒品的数量达到50公斤以上。为了不留下证据,他们每次都将废液带走,制毒工具也会当场销毁。由于他们选用的是非管制类化学品研制,相较于其他制毒团伙使用管制化学品来制作的成本更低,制毒的利润极高。

在充分掌握线索证据后,专案组决定收网。7月21日,民警在临桂区万福路铁路立交桥抓获犯罪嫌疑人阿强,在其临桂区的制毒点缴获制毒原料一批,K粉成品40多公斤。与此同时,民警在象山区万福路的窝点抓获正在制毒的阿龙,缴获制毒原料数百公斤。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唐晓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