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大足区③重庆市大足区从“田间”到“心间”,全力做好“五育并举”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海棠小学的羊毛毡玩偶跃然指尖,香国小学的丝带绣与叶脉刺绣交织出童梦斑斓,龙西中学的鹅卵石彩绘让顽石“生花”……5月23日,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市大足区,来自全国的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被眼前“五育并举”的生动场景所吸引。

昌州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

劳动让美德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大足区精准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从健全机制、创建基地、培训教师、开展活动、强化评价五个方面,走好劳动实践育人之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24年,该区将“劳动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工作纳入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予以推进,研制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管理指导意见》,成立了区级劳动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专班,遴选25所学校作为试点单位。

大足区龙岗明德小学学生参加全区中小学劳动技能大赛。

依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大足区深挖本土资源和学校特色,指导各学校分学段科学设计劳动项目。目前,全区已形成近百种校本课程,开发了复隆实验学校的“荷花课程”、龙西中学的“种植课程”、龙岗明德的“三园课程”、长田小学的“豆贴画课程”、石桌小学的“红薯课程”、大足中学的“现代农业课程”等30多种地方课程。这些劳动教育课程推进五育有机渗透,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为拓展课程实施场域,大足区各学校通过校内开发、部门合作、牵手企业等方式扎实创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其中,经开小学将学校附近四十亩空闲地开发成开心农场,让城区孩子体验农家劳动;城南中学在校外租地298亩地作为劳动教育基地,海棠小学、沙桥小学等10余所学校开辟楼顶种植园;协和小学在隆平五彩田园设置了“承包地”,聘请工作站专家为劳动教育辅导员,指导学生田间劳动。大足职教中心则将劳动基地开设到企业,让学生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

大足区经开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走进龙西中学集“花卉园、盆景园、中药材园、果园、蔬菜园、现代农业园、湿地园”为一体的校内劳动基地,长势良好的农作物和学生们开心的笑脸,生动折射出劳动教育更深层的育人价值。目前全区62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有学校劳动教育基地。

体育让教育充盈生长的力量

大足树牢“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体教结合”教育模式,以特色校、试点校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田径、足球等基础项目以及跆拳道、武术、篮球等传统优势项目的发展。

香国小学开展体教融合活动。

该区制定“体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依托大足中学、城南中学、双桥中学、大足一中等学校,实施差异化、梯次化发展学校体育策略。完善体育特长苗子小升初、初升高无门槛升学制度,加强体校与普通校体教衔接,破除高水平体育人才引进的制度藩篱。目前,大足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市级体育特色示范学校73所,正加速形成小规模学校“一校一品”,大中规模学校“一校多品”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体育格局。

大足中学开展第43届田径运动会暨跳绳比赛。

大足区各中小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设体育课,开齐开足率达100%,无学科挤占现象。各学校全面落实每天上下午各开展30分钟大课间活动,将体育活动与学科作业合理安排到课后服务中实施体育家庭作业,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同时,大足区强化体育教学训练,以“教会、勤练、常赛”为主线,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形成。通过学科培训、全员培训、专项培训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并建立学校课余训练机制,将课余训练与课后延时服务有机结合,提升训练质量和运动水平。该区还积极完善区级体育竞赛机制,建立健全学生体育四级竞赛机制,涵盖了田径、跳绳、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武术、跆拳道、棋类等20余个项目,让学生多样化的体育竞赛中,展示风采,强健体魄。目前,该区学生年度体育活动参与率达100%,“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超95%,学生体质优良率超40%。

城南高级中学大课间跑操。

作为重庆市首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区县,大足区在体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实践,为“五育并举”提供了生动范例。


编辑 唐佳洁

责编 陆旺

审核 黄新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