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占玲
2013年,桂平一名产妇诞下一对连体女婴,该事件被南国早报报道后,引发全国关注。当时,广西从未做过对称性连体婴分离手术,连体婴家庭贫困也无力赴外省治病。时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主任的杨体泉主动把这对宝宝接到医院,联合专业团队,为她们进行了手术。而今,12年过去,杨体泉和这对姐妹花家庭保持联系之余,年近七旬的他,还在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
▲连体婴父母每年都会给杨体泉寄送孩子的照片。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朱婷婷摄
杨爷爷给了她们自由的身体
在杨体泉的办公桌上,醒目地摆放着三张照片。照片被细心地装裱在精致的相框里,照片里是同一对笑容甜美的姐妹花,影像定格了她们不同时期的成长模样。每当来访者赞叹:“杨教授,您的孙女真可爱。”杨体泉总会微笑着回应:“她们的分离手术是我做的,我把她们当自己的小孩看待,确实是我的‘孙女’。”进行了分离手术,凭借精湛技术和周密协作,这场高风险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时光回溯到2013年。当时,杨体泉和医护人员一同前往桂平,将这对连体婴接到了医院。全国媒体都在关注这对连体女婴的命运,广西没有做这方面手术的先例,摆在杨体泉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做,才既能保住两姐妹的生命和身体,又能成功将她们分离。最终,杨体泉联合院内的其他专业团队,为她们2出院后,孩子的父亲尹先生定期带女儿复诊,直至她们情况稳定才迁居广东佛山。距离并未隔断尹先生一家的感激之情,每年姐妹俩的生日,杨体泉都会收到尹先生寄来的新照片,照片传递的信息相当一致:孩子过得很好,谢谢杨教授。“这一张是孩子6岁的时候拍的,笑得很开心。”8月5日,在办公室,杨体泉拿起其中一张照片和记者介绍孩子的情况,眼睛里流露出温柔的笑意。杨体泉也曾利用出差机会专程去佛山探望她们,孩子们知道杨爷爷来了都很高兴,因为她们知道,没有杨爷爷,就没有她们现在自由的身体。
广西版“割肝救女”改写历史
退休前,杨体泉在岗位上推动实现了多项“广西第一”:首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首例胆道闭锁葛西手术……其中,最令他引以为傲的,是2017年带领专业团队成功完成广西首例儿童活体肝移植。
那年,来宾女孩小静云因胆道闭锁术后终末期肝硬化,急需肝移植。经过配型,小静云妈妈的肝脏适合移植给女儿,于是这名身高152厘米,体重仅32公斤的女“超人”毫不犹豫地上了手术台,将自己的部分肝脏移植给女儿。
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医院邀请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高伟教授的小儿肝移植专家团队到场指导手术。这场持续十余小时的手术,一举改写了广西无法进行小儿活体肝移植的历史。
“我为了那一天一直在做准备。”杨体泉感慨道。此前,他目睹了太多因胆道闭锁需要肝移植的患儿被迫转诊区外的无助和彷徨。当他提出尝试这一高难度手术时,曾被质疑“异想天开”。然而,正是他和团队的坚持,为广西患儿筑起了“留在家乡治疗”的生命通道,推动了广西小儿外科的又一次跨越式进步。
“不放弃”带来了又一个奇迹
退休之后,杨体泉被返聘到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目前担任医院小儿外科首席专家。一直以来,杨体泉的从医理念很简单,不让患儿家属多花一分钱,少让患儿流血,尽量帮助困难家庭。2020年,横州农妇韦女士抱着自己的孩子小四儿找到杨体泉,“杨教授,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
小四儿患有严重的胆道闭锁并出现肝硬化,被多家医院判定唯有肝移植一条生路。韦女士家境极度贫困,无力承担高昂费用,家人甚至劝她放弃。面对这名瘦弱母亲的苦苦哀求,杨体泉内心挣扎:葛西手术的黄金期是出生后两个月内,此时的小四儿已80多天,手术成功率仅有约50%。然而,除了尝试手术,孩子已别无选择,从患儿的最大利益出发,杨体泉最终决定“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2021年1月,手术顺利实施。奇迹发生了,小四儿术后恢复远超预期,全身退黄,肝功能显著改善。“这是杨教授给我孩子的一个奇迹。”韦女士说。她还记得住院时,杨教授来查房,一进门就握着自己的手:“我知道你家庭很困难,只要有需要,我们都会尽力帮助你。”这句话就如同冬日里的暖阳,一直温暖、照耀着她。现在,小四儿每年都会找杨爷爷复诊,他们的缘分也在不断延续。
“修枪爷爷”做手术追求完美
为两岁患儿进行巨结肠手术,对孩子颈部巨大的淋巴管瘤实施切除术……这些年,杨体泉陆陆续续完成了不少复杂手术,让一个又一个陷入愁苦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
对于自己力所不及的高难度手术,杨体泉果断选择“摇人”。作为国内小儿外科的权威专家,杨体泉“摇人”成功的概率很大。曾经,一个患神母细胞瘤的小女孩需进行大切口手术,杨体泉不想孩子肚子上留一个大伤疤,特意邀请外地专家协助进行腹腔镜手术,最终效果显著,只留下微小疤痕。
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杨体泉还被称为“修枪爷爷”。像小儿尿道下裂、隐匿性阴茎、包皮过长等常规手术,他也常常亲力亲为,尽量将每台手术做到完美。患儿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家长和孩子都很满意。学生们也爱观摩他的手术——技术精湛、过程清晰、技巧性强,是绝佳的学习机会。杨体泉乐于分享,多次进行手术直播教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最好是越来越多人超越我,我会更有成就感。”
明年杨体泉就满70岁了,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但他执刀的手仍稳健有力、丝毫不抖。1982年踏入小儿外科领域,43年的光阴里,杨体泉专注于和孩子们打交道,“我这辈子就做一件事,就是守着孩子们,只要孩子们健健康康,我就开心。”他说,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他要将这份守护一直延续下去。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谭奕
责编 潘雯瑜
审核 张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