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一粒好米的淬炼:陆回香大米的七重筛选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阮萃/文 苏华/图

一粒稻谷要经历多少道工序,才能成为餐桌上香喷喷的米饭?在陆茴香的米厂里,记者亲眼见证了一粒稻谷的“蜕变之旅”。

▲陆回香大米外形细长、颗粒饱满。本文图片均由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苏华摄

7重筛选工序

守护一粒米的品质

金黄的稻谷从农户手中收回后,开启了一场严苛的“晋级之路”。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们的大米吃起来特别香?”陆茴香带着记者走进占地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10个巨型仓储筒如同卫士般整齐排列。“每个仓储筒能储存50吨稻谷,我们始终坚持让稻谷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静置熟成,这是锁住米香的第一步。”

稻谷的“初筛关”就像一场入学考试。全自动传送带上,稻谷经过多重振动筛,稻秆、碎石等杂质被精准剔除。随后进入脱壳环节,这道工序尤其考验技术人员的经验。“脱壳力度要恰到好处,既要完整保留米粒,又不能损伤胚芽。”陆茴香告诉记者,经过初脱壳后,米糠与碎米被分离,只有颗粒完整的“半成品米”才能拿到进入核心筛选的“入场券”。

▲米厂工人正在给大米装袋。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在长达50米的精选生产线上,大米要经历7道精密筛选工序,堪称对每粒米的“全身体检”。精密仪器从颜色、大小到完整度逐一对大米检测,任何细微瑕疵都难逃其“法眼”,断米、碎米彻底无缘成品,却也会被充分利用,成为动物饲料或酿酒的原料,实现零浪费。

放弃抛光

留住大米最本真的味道

在追求“颜值”的时代,陆回香大米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2019年,陆茴香做出了一个让同行不解的决定:全面取消抛光工艺。“抛光虽然能让大米看起来更亮白,但会磨掉大米表层富含营养的胚芽层。”她指着两台闲置的抛光机说,“这些设备现在已经成了‘摆设’,但我们宁愿承受更高的成本,也要留住大米最本真的营养。”

这个决定最初并不被理解。“有经销商说我们的米看起来不够白亮,可能不好卖。”陆茴香回忆道,“但我坚信,真正懂吃的人,要的是米的本质味道。”

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经常为孩子挑选食材的王女士已经成为陆回香大米的忠实粉丝:“以前买米总怕遇到抛光米,看着亮,煮出来却没米味。现在每次打开陆回香大米的包装,那股自然的米香就扑鼻而来。”

为了进一步提升品质,陆回香大米投入近2000万元升级设备,所有大米都源自野生稻培育的特色品种,坚持不做混米。“我们要让消费者吃到的每一口都纯粹,就像小时候在乡下吃到的那种味道。”陆茴香说。

48小时慢烘

让稻谷始终“温暖干燥”

传统晒谷,最怕阴雨连绵。一旦遇雨,稻谷易发霉,农民心血可能付诸东流。而在陆茴香的米厂,一套先进的烘干系统让稻谷始终处于理想的干燥状态。

“过去晒谷靠天吃饭,遇上雨季就提心吊胆。现在有了专业烘干技术,米的品质稳定多了。”从事粮油销售多年的张先生感叹道。2024年,陆茴香投入320多万元,建成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烘干车间,配备3个30吨级烘干仓,日处理能力达90吨稻谷。经过48小时的均匀慢烘,稻谷温和脱水,不仅有效减少碎米率,更牢牢锁住原始米香,这才成就了消费者口中有“小时候味道”的那碗米饭。

好米直发

从工厂到餐桌“零时差”

采访当天,南宁市民唐先生在友人张先生的带领下,专程驱车来到米厂门口,等待刚刚下线的新鲜大米。

▲市民开着车到米厂买米。

“我家也种米,但真要推荐给朋友,必须是陆回香大米。”张先生语气肯定。唐先生点头附和,作为在南宁工作的上林人,他感慨:“自从家搬来城里,吃的米总缺了那股米香。直到尝到陆回香大米,仿佛又吃到了记忆中的‘上林97香’,甚至更香、更糯。”为拿到最新鲜的米,他这次直接到厂,一口气买了50斤。

陆回香大米外形细长、颗粒饱满,煮出的米饭香气自然,入口软糯中还带着清甜。柳州的李女士近来常向邻居推荐:“这米煮出来满屋飘香,嚼着还有回甘。”她或许不知道,这一碗米饭背后的香气,是源自一粒米从田间到餐桌所经历的严苛修炼。

从稻田到饭桌,陆回香大米以7重筛选守住品质底线,以“不抛光”理念留住营养本味,更以重金投入的烘干技术保障稳定口感。对消费者而言,这一碗米饭所带来的安心与满足,远胜于任何表面的“美颜”。

编辑 谭奕

责编 潘雯瑜

审核 张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