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节前骗子“囤年货”准备大捞一把,南宁警方:这些骗局都是套路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南宁警方根据对往年春节前诈骗案件发案情况的梳理,发现年前正是骗子准备趁机“大捞一把”的时候。为了让市民们平安过年,南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汇总了近期较为“活跃”的诈骗手法,为读者送上春节“防骗大礼包”,涵盖了出行、投资、贷款、安全等方面

骗局:航班取消补偿改签费
礼包:绝不透露短信验证码

案例:
2018年1月29日下午2时许,家住南宁市良庆区的卢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称其在网上购买的飞机航班取消了,可联系某电话号码改签或退票,获取300元改签费,随后可自行到购票网去改签机票。

卢先生拨打该号码后,对方称会把钱打到卢先生账户,并要求卢先生提供银行卡号及身份证号。当日下午4时许,卢先生收到短信验证码,并按对方要求将验证码发过去。很快,卢先生就收到短信提示,其银行卡被刷走了一万元。紧接着,卢先生又收到第二个验证码,对方声称只要提供该验证码就可以把前一笔款退还。卢先生这才发现被骗并报案。

套路:
春运期间,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乘客信息后,一般在起飞前24小时左右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以航班取消为由给乘客打电话或发短信“为客户办理退改签,并发放补偿款”,焦急的乘客一旦上钩,骗子就诱导其通过手机银行、ATM机、网上银行等进行操作,从而转走乘客银行卡中的资金。

防范:
在正规的网站(官网)上购买机票,切勿登录虚假购票网站;对来历不明的电话或一些所谓“官方客服”电话不要轻信,涉及航班延误、退订改签信息的,一定要拨打航空公司官方电话核实,勿轻易相信陌生电话中的内容,更不要随意按对方要求进行操作;不要透露身份信息、银行账号等,尤其是绝对不能透露短信验证码。


骗局:高端人士提供投资窍门
礼包:投资理财选择正规平台

案例:
2018年1月9日,南宁市西乡塘区的韦先生(化名)在某交友网站上认识了一个叫“李万鹏”的男子,双方加了微信好友。对方自称是做网站维护的,并透露某网站有漏洞,在该网站投钱可赚钱。

韦先生禁不住诱惑,登陆该网站后按对方的提示先后分多次将钱转到指定银行卡账户上,这期间韦先生从中获取了11万余元利润。直至1月23日中午,韦先生发现该网站无法提现,通过微信询问“李万鹏”时,对方声称被网站发现了他们的事情,为不牵连韦先生,要求其立即删除微信好友。韦先生直到删除好友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被骗92万余元。

套路:
受害人通过虚假广告、朋友介绍、微信加入等途径,进入虚假钓鱼投资理财平台中(炒股、炒石油、炒外汇等),诈骗分子前期通过返利,骗诱受害人加大投资,最后关闭平台,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目前该类型诈骗又出现一种新型“变异”,即利用网络交友实施投资诈骗。诈骗分子先在交友网站、社交软件把自己包装成为成功人士,认识单身异性后,就常在社交软件上晒出投资高额获利情况。在获取对方信任后,向受害人推荐投资网站、APP理财投资工具,称可获高额回报。之后先通过快速的收益回报打消受害人的初期顾虑,在受害人尝到甜头并加大注资力度后,骗子再进行诈骗。

防范:
投资理财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平台和交易软件;不要被高收益迷惑,不要被网络上所谓高端、成功、专业人士所迷惑,如对方提出往个人账户中汇款的要求,更是要高度警惕。

▲图片来源网络


骗局:交费办理无抵押贷款
礼包:先付费用一般为骗局

案例:
2018年1月24日,市民黄某网上搜索无抵押贷款时,加了一个客服的QQ为好友。对方声称贷款首先要交保险立户款、保证金、激活费等。黄某按对方要求将9009元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转到对方指定账户。但贷款迟迟未到手,对方又以其他理由让其再汇款,黄某才发现被骗。

套路:
诈骗分子以提供无抵押无担保、手续便捷、利息极低的网络贷款为诱饵,通过网络、短信等发布广告。在受害人咨询过程中,诈骗分子以收取手续费、保险立户款、保证金、激活费等等要求受害人转款,或让被害人将钱款转至自己账户以证明还款能力,再一步步诱使受害人提供验证码,从而将受害人账户中的钱款转走。

防范:
不要轻信无条件、低利息的贷款,在网上申请贷款时遇到先付费用的情况一般都是骗局,不要盲目听从指示支付费用,更不能提供银行卡号、身份证号以及验证码等个人信息。申请贷款要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

骗局:公检法人员电话作笔录
礼包:办案机关不会要求汇款

案例:
2018年1月25日11时许,南宁市武鸣区的刘女士(化名)接到自称某运营公司工作人员电话,称其身份证在上海办理了一个手机号码,该号码违规发送诈骗短信息进行诈骗,经查询确定被人冒用,需刘女士协助警方以证明清白。随后,电话被转接至“警方”再到“检察机关”……聊着聊着,“检察官”开始要求刘女士加Q,并以刘女士账户里的钱非诈骗所得,因此必须转入指定安全账户进行验证为由,让刘女士将家中4万余元存款从自动柜员机分次转入“安全账户”。当次日上午“检察官”再度要求其存钱时,刘女士才意识到被骗。

套路: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进一步改头换面,改由QQ电话实施诈骗。嫌疑人冒充银行、通讯公司、邮政公司等,以涉嫌洗黑钱、犯罪为由忽悠受害人,继而冒充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以及法院的工作人员,以检查、核实其钱财合法性等为由要求受害者将钱款转至“安全账户”。

防范:
公安机关办理案件时,不会在电话中询问过多私密信息,不会在电话中作“笔录”;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都不会在电话中让当事人汇钱、转账及提供“安全账户”;要核实真伪,请直接拨打110报警电话或拨打相关公检法部门电话询问,而不要拨打对方提供的号码或是回拨;如果真的涉嫌犯罪,公安机关不可能只打电话,而是一定会“登门拜访”的。


来源 | 南国早报记者 彭宁莉 通讯员 朱耀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