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心点亮生命灯塔 ——走近那些从医三十余载的医师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黎伊玮
通讯员:何梦莹

“医”路漫漫,这段旅程充满了爱与挑战。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广西医科大一附院”)的医生们深耕细作、埋头苦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见证了医院的发展与技术的日新月异。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更是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今天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走进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感受医者仁心的风采。

创伤骨科手外科返聘专家苏伟:

修复的是骨骼,重塑的是人生

▲苏伟在讲课中。本文图片均为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供图

“作为医生,尤其是临床医生,首要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特别是面对疑难危重伤员,医生不仅要挽救生命,还要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创伤骨科手外科返聘专家苏伟在临床一线岗位奋战了30余年,在他看来,手术刀是充满温度的,它修复的不仅是患者的骨骼,还要重塑他们的人生。30余年来,苏伟全身心投身临床工作,只为托起更多患者对生活的希望。

苏伟说,他曾接诊过一名因儿时左膝关节感染导致关节融合、内翻、短缩畸形的22岁年轻人。据患者回忆,在记事后自己的左腿就无法正常活动,疾病困扰多年,在内心深处埋下了沉重阴影。“要实现让患者膝关节活动的目的,只能做人工关节置换,对于这名患者的特殊情况,手术难度和不确定性极大。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最终我们成功为他置入了人工关节,使僵硬多年的膝盖终于能动了。看到患者重燃生活的信心,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创伤骨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漏诊、误诊率高,如果处理不当或将导致截肢乃至威胁生命。对此,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创伤骨科团队做了长达20多年的探索与推广。2020年作为牵头单位完成了多中心原创性临床研究“中国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版),并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发表,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规范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多数是青壮年,如果不及时救治,将落下终身残疾,造成患者一辈子的心灵创伤,我们也会为此感到痛惜。经过我们多年的坚持和推广,如今创伤患者截肢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下降,这令我们感到很欣慰。”

苏伟表示,随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科室的年青一代医生已经可以担起重任,“现在我们科室的年轻人手术做得都很成功,相信他们能够将技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并有所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皮肤科延退专家林有坤:

不光要“救下来”,还要“活得好”

“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患者给予的,经过努力,能够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方向。”皮肤科延退专家林有坤从医30余年来,在造福患者的道路上从未停止前行的步伐。

▲林有坤为患者看诊。

谈起红斑狼疮,很多人往往为之色变。林有坤回忆道:“20世纪90年代,我目睹过好几个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SLE”)入院治疗的年轻姑娘,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她们出院时都变得面部肿胀、身材走样,令人非常难过。从那时起,我便下定决心要好好研究SLE诊疗领域,不仅要救命,还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林有坤20多年来一直潜心钻研,尝试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使得药物不良反应也有所减少。近年来,随着SLE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诊疗理念与治疗药物不断涌现,SLE已由过去的急性、高致死性疾病转变为慢性、可控性疾病。“我们整个医疗团队对于SLE的诊疗水平都在不断提升。现在我们医院的风湿科、中医科、肾内科、小儿科,都可以治疗SLE。”林有坤表示,除了SLE,以前很多常见病、多发病都比较难治,比如湿疹、皮炎等,现在均成立了专病门诊,治疗手段更加丰富、先进,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罕见病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广西医科大一附院的骄傲,多次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们对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除真菌外,我们的病理、皮肤肿瘤、皮肤外科、毛发、美容激光等亚专业的发展都已处于广西领先水平,实实在在地造福了诸多患者。”林有坤表示。

对于后辈,林有坤寄予深深的期望:“作为医生,需要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来积累、总结经验,沉下心来钻研业务,不能投机取巧。只要努力付出,一定会有所收获。”

放射学科主任医师李凯:

当好影像侦察兵,为患者精准“扫雷”

“作为放射科医生,我们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做到像侦察兵一样精准扫雷,提前发现危险病灶,帮助患者提高生存率。”放射学科主任医师李凯如是说。

李凯曾接诊过一名老年患者,检查发现肺部结节病灶,不到1厘米,经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和分析,考虑该病灶为早期肺腺癌。进行手术干预后,这名患者至今已健康存活了8年多。“看到患者不受疾病困扰,生活质量得到了保障,我们也发自内心感到快乐,很有职业成就感。”

▲李凯(右)在工作中。

李凯谈到,进入放射科之初,科室诊断组人员不到20人,现在包括医生组、技术组和护理组在内,整个科室团队已达到150人,人才队伍稳步壮大。

此外,从早期传统X线设备到现在人工智能辅助扫描及诊断,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令李凯感受颇深。据他回忆,30年前,放射科主要依赖一些X线摄影医疗设备来做诊疗,如今随着对医疗设备的升级、知识储备的更新,以及在人才培养、科研方面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实现早诊早治。“近年来,我们团队对早期肺癌诊断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经过改进技术,实现了对更小病灶的精准检测,并且能做更精细的图像分析,从而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后续治疗。”

“在国家重点关注的慢性病,以及广西的一些常见病等方面,我们科室的诊疗技术也有很大提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华南地区医院的专科排名中,我们科室的综合实力排名前三位。”李凯介绍。

从医多年,在李凯看来,坚持自己的本心,做好本职工作,把患者照顾好,是身为医生最重要的事情。“医学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医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更多患者提供帮助。”


编辑 谭奕

责编 潘雯瑜

审核 张若凡